第五章

上一章:第四章 下一章:第六章

亲们,电脑与手机端都用www.xiuluoxiaoshuo.com打开访问,非常方便,一定要记住哦。

24

赵瑞星就任常务副部长之后,很快便展示出他这个“老组织”的聪明才智,借着于树奎要求提拔宣传部长林松一事,给予其意想不到的一击。

那天,部长贾大雄转来海北县委一份报告,提出原县委专职副书记刚刚担任了政协主席,照例应当免去县委这边的职务,建议提拔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林松兼任或顶替此职。

关于这个林松的情况,赵瑞星原本就知道一些,加上近来黄一平又介绍了不少,尤其此人如何紧跟县委书记于树奎,大肆利用新闻舆论树立后者个人权威,并故意同阳城市委唱对台戏,导致廖志国书记强烈不满乃至厌恶,等等,更是悉数告之。

赵瑞星是何等聪明之人。他知道,自己以临近退二线的年龄,剩余几年眼看就要在老干部局度过,若非廖志国书记慧眼相识,哪里还会有他的咸鱼翻身。回想前些年,因为与苗长林、贾大雄交恶,加上原任市委书记洪大光软弱无力,他这个组织部的副部长遭遇联手暗算,被摆到老干部局长位置上,一呆就是好几年。熟悉这个部门情况的人都知道,老干部局整天和那些离退休老同志打交道,手里要钱没钱,要物没物,甚至连两辆像样的车子都没有,完全是个门庭冷清、麻烦事多且毫无实权的弱势部门。赵瑞星身为副部长兼局长,部里的大小事务一概被挡在门外,除了例行会议坐在那儿装个门面,别的不得与闻。倒是那些七老八十的离退休老干部们,哪怕遇到芝麻绿豆大点事儿,总忘不了给自己这个局长打电话,而且不分昼夜、事无巨细,还动不动就要发脾气骂人。本来,赵瑞星已经有所打算,准备提前两年申请退休,早点回家享受晚年生活。当然啦,如果真是那样,他对苗长林、贾大雄们的这一肚子恶气,今生今世就没有机会出了。没想到,市委副秘书长黄一平突然找他谈心,瞬间改变了他的命运。

身在官场这么多年,又一直做的是组织工作,赵瑞星心里非常明白,廖志国突然起用他这个老朽之人,绝非一时心血来潮,也不是毫无缘故之爱。一切皆因为“三剑客”的存在,更因为那个贾大雄在组织部把持太过严密。回头想想倒也有趣,当初自己被闲置、暗算,就是缘于上述因素,而今重新执掌组织部大权却也基于同样的原因,同一原因导致出完全不同的结果,真是人算不如天算。平心而论,赵瑞星虽然工于心计、偏重计谋,却也是个知恩图报之人。他想,廖志国让自己坐上这个常务副部长位置,无论出于何种原因、动机,其结果只有一个:他要对得起廖书记的信任,不能辜负了廖书记的希望,一切唯廖书记的意志为转移,做廖书记的忠实信徒、忠诚斗士,哪怕被别人说成是走狗也在所不惜。更何况,在多年的官宦生涯中,他本就已经养成了这种紧跟、跟定最高首长的习性。

因此,当得知廖志国十分厌恶海北县委宣传部长林松,并急欲除去这只于氏臂膀之后,赵瑞星甚至比黄一平更急切地在等待、寻找时机,以期尽早贯彻落实领导的意图。

看到海北县委要求提拔林松担任副书记的报告,赵瑞星就像一条警醒的猎犬一样,马上眼睛一亮:真是人算不如天算,机会说不定这就来了!

看得出来,海北县委的报告放在贾大雄那儿有些日子了。赵瑞星估计,贾大雄之所以迟迟不肯拿出来,肯定也是考虑到了廖志国对海北那边有看法,甚至也清楚林松跟在于树奎后边定会受到牵连。再加上,前一阵的人代会选举事件过去时间不长,此时将这个报告送到廖志国面前岂非自讨无趣。现在,看到赵瑞星坐了常务副部长位置,主管下边县(市)、区领导干部,贾大雄就把报告递到他手上,希望假手于他办成这件事。

“这个事情你抽空向廖书记报告一下,如果领导同意了,马上进入程序组织考察,尽快报到部务会上过一下,然后提交常委会讨论。”贾大雄尽可能说得轻描淡写。

赵瑞星拿了那份报告,没有急吼吼向廖书记汇报,而是准备先找黄一平商量对策。

按说,县委副书记与宣传部长同为副处职,单纯从职级上看也算不上是什么提拔。可是,熟悉我国基层党委体制、机构设置者都知道,虽然同为副处职,可县委常委、宣传部长与县委副书记相比,却差了很大一段距离,甚至谓之天壤之别也不为过。

在我国,过去很长一个时期,下自乡、镇、街道、国有企业,上至省、市、自治区,党委中除了书记和任行政一把手的兼职副书记,还配备有若干专职副书记,另外就是由组织、纪检、宣传、政法、人民武装部门领导组成的兼职常委。副书记一职,其地位低于书记、高于兼职常委,是党委领导层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因为副书记配备人数偏多,在很多地区和部门,便造成了党委分工中争权夺利或职责不明的状况,有些副书记手伸得太长,实际上抢占了政府部门首长或党委部门兼职常委的工作。在相当一些党委中,为了平衡权力,不得不在常委会之上设立了所谓书记办公会制度,将一些讨论干部人事之类的重大事项,先在书记、副书记们中间商议,谓之书记办公会制度,然后再拿到常委会议决。如此一来,负有集体领导、民主决策职能的常委会,无形当中便遭遇架空、成为摆设,严重影响到党委决策的民主与科学性。

前两年,中央对省级以下基层党委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其中一个重要内容便是减少副书记职数,加重分管、兼职常委的权力与责任。巨前,像阳城、海北这类市、县一级的党委常委中,除了市、县长兼任同级党委副书记外,专职副书记只有一人。而且,这个专职副书记的主要职能,通常只是协助书记处理日常党务,并不过问其他常委主管的工作,更少涉足政府那边的行政事务。当然,从表面看,如此一来副书记权力是小了,甚至有点被边缘化、架空了的感觉。可是,副书记这个台阶仍然非常重要。从排名序列上,专职副书记仅次于书记、市长两位党政正职,是党委体系中的三号大员,从理论上讲,对各个部门的兼职常委以及其他党政部门负责人,皆有指挥调度大权。特别重要的一点是,从这个位置可以直接升任市长、书记,年龄大些即使安排到人大、政协,也能够安排一个政协主席,或者是人大党组副书记、主持工作的常务副主任之类。事实上,这种安排也已经形成约定的惯例。而组、纪、宣、法部门的兼职常委们,则往往不可能有此待遇,哪怕就是政府二号人物常务副市长,最多也只能升任市长,无法直接晋到书记那个台阶。

由此可见,于树奎提名宣传部长林松担任副书记,显然是对后者的特别看重,其意义绝对非同小可。

眼下,海北县的情况非常特殊——于树奎在县委书记任上已经七八年,即使廖志国主掌的阳城市委不主动惹他,按常规他也不能再呆多长时间。上边说过,现在一个县只有一位专职副书记,一旦书记或县长位置空出来了,已然不像过去那样颇多选择与竞争。说白了,假如林松这次能够顺利任职副书记,那就很有可能于未来几年内晋到正职。即便海北这边没有位置了,其他地区、部门党政主官出现了空缺,他这个副书记也很容易顶上去。因此,上到这个位置,基本等同进入了县(市)、区长与书记的预备队。相反,如果他老是在宣传部长这个位置上,前后左右那么多常委,猴年马月才能轮得上他?何况,在诸多兼职常委中,纪检委地位高,组织部关系广,政法委权力大,只有宣传部是个整天求爹拜娘且吃力不讨好的清水衙门,傻瓜才愿意在此位置上长久呆着哩。

当然啦,于树奎可能还不太清楚,他让林松充当吹鼓手,卖力宣传自己的形象与政绩,已经牵累了这个得力干将,使其在市委书记廖志国那里挂了号。本来,按照他的如意算盘,不管自己还能在海北县委书记位置上干多久,绝不能亏待了林松这样的亲信知己。现在,既然空出了一个副书记的位置,那就赶紧让他补上,最好是兼任宣传部长,继续为自己摇旗呐喊,实在不能兼任,也算是自己在海北播下了一粒希望的种子。因此,他对这次提拔林松,愿望十分迫切,也充满了必成的信心。

关于林松惹恼廖志国的原因,前边已经作过简要交代——主要是因为于树奎的关系,似有无辜受害、殃及池鱼的意思。事实上,经过黄一平了解并证实,林松经办的几件具体事,无论有意无意,确乎直接并严重刺激了廖志国。比如,去年七月,全省组织县级以上领导干部理论学习班,要求党政主要领导撰写体会文章,择优在省委党报、党刊上发表,最后还要进行评奖表彰。廖志国作为坐二望一瞄准书记位置的市长,自然不能落后。题巨、观点交代清楚,黄一平熬了两个半夜,写出一篇分量不轻的文章。可是,文章拿到省报发表时,正好与于树奎的文章撞了车。同一张报纸的同一个版面,同时刊登阳城市长及其下属县委书记的稿子,位置先后、体量大小该如何摆布,自然不言而喻。可是,等到第二天报纸出来,虽然廖志国稿子在前,于树奎的文章块头、标题字号却明显大了许多,报纸编辑运用春秋笔法让前者吃了个哑巴亏。事后,黄一平找到熟人一番打听,方知报社原来也不是这样安排,而是林松连夜带了重金赴省报打点,才中途变化了。再比如,今年初常务副省长卜国杰来海北视察,廖志国获悉后前往陪同。像这类带有某种私谊的公务活动,省里一般不派记者随行采访,而于树奎照例会让林松安排在省报上进行宣传。两天后,省报一版发表了一幅体量不小的图片,以卜副省长光彩照人的形象为主体,于树奎笑容满面占据主陪位置,廖志国则只有一个表情冷峻的侧面。再看作者,林松的大名放在三个作者的第一位。上边两件事,廖志国都当着黄一平的面动了气,一次是摔了报纸,一次是撕了报纸。

当然,生气归生气,厌恶归厌恶,廖志国贵为市委书记,要拿下边县里一位宣传部长开刀,还真是不太好直接下手。何况,市、县委书记之间本就对立得厉害,更是不太好办。

廖志国不好办的事情,照例还得交给黄一平。所幸的是,现在黄一平操办这种事,无须绞太多脑汁了,因为背后不是还有个赵瑞星么?

25

赵瑞星拿着那份关于提拔林松的报告,约了黄一平到家里喝茶。

所谓喝茶,不过是个借口,实际上就是商量如何利用这个机会、采取什么办法,才能达到修理林松、拆掉于树奎这只臂膀的巨的。

最近一段时间,黄一平与赵瑞星走得很近,经常坐到一起闲聊。闲聊的时间,大多是夜里廖志国回宿舍休息,或者是悄悄约了于丽丽、杨艳在阳城大酒店会面。聊天地点哩,刚开始是打游击,有时在两个人的办公室,有时在某个茶馆、宾馆,也有时会在哪个单位的会议室。不过,这些地方都不是很理想。夜里关在办公室,虽然也还清静,可万一让同事看到了,总归难免让人家生疑;市区的茶馆、宾馆,到处都能见到熟脸,再说两个大男人行踪、神态鬼鬼祟祟,弄得像搞“断背”的“同志”一样;至于单位的会议室之类,倒也是个不错的地方,可预先同人家打招呼,先得解释大半天,而且也给对方添了麻烦。后来,就选了现在的地点——位于城郊结合部的一幢单体别墅,赵瑞星说是他亲戚的物业,但黄一平感觉就是他自己的私产。因为他们进来聊了几次,从来没有遇到过任何生人,赵瑞星对里面环境的熟悉程度,似乎也远远超出借用的程度。

看得出来,赵瑞星是个谨慎的人,平常不太喜欢与人闲聊。这当然主要是出于职业特性。黄一平其实也是如此,身在官场核心圈,谨遵言多必失的古训。可是,出于某种政治上的需要,两个原本出言、交友皆谨慎的人,却很快就成为了一对绝配聊友,默契程度就像一对磨合了多年的齿轮。当然啦,于赵瑞星这一方而言,多一些接触黄一平这个大秘,主要是为了更好把握廖书记意图,便于做好工作。于黄一平这一方来说哩,除了熟悉赵瑞星这个人,巧妙传达廖志国的意图外,他还觉得赵瑞星确是组工队伍里的一个奇才,通过频繁接触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不久的将来,他到某个地区、部门做了主要领导,尤其是像县(市)、区长、书记那样的官员,处理人事是不可或缺的基本技能。弄不好,你就可能让人家给蒙骗或修理了。

“这个林松,跟在于树奎后边跑得太远了,恐怕得想个办法拉他一把,也算是挽救年轻干部吧。”黄一平说得很轻松,乍一听有点像在开玩笑。

“是的,于树奎他们有本钱执迷不悟,林松一个小小的宣传部长,哪里来的这种本钱?关键时刻,组织上不帮他,就是对他最大的不负责任!可是,良机难觅哪。”赵瑞星也打了个哈哈。

“你是组织部长,再复杂难办的事情,到了老哥你这儿,也一定会有办法。”黄一平道。

“老弟过奖了。这事还真不太容易咧。你看啊,这林松不过是个副处职宣传部长,又是于树奎的心腹,我们若是想在海北动手阻力太大。当然啦,要不是考虑到廖书记与他们的关系,硬动手也不是不行。可是,万一弄不好,于树奎就会强力反弹,也给我们这边造成被动。要么不动,动则必有十成把握才行!”赵瑞星说。

“能不能利用这个报告,干脆顺应于树奎的要求,当真组织人马前去考察,然后在考察结果上做点文章?一个干部考察结果不理想,不也可以动一下?”黄一平问。

“这个我已经考虑过了。一般情况下,凭我多年搞组织工作的经验,想在这方面动点脑筋、做点手脚并不太难。你可能也知道,所谓民主推荐、测评之类,表面看程序规范、结果客观公正,其实完全由我们的人掌控局面。至于那种个别考察谈话,更是背靠背单独进行,最终结果也基本上尽在掌握。再说,就凭他一个宣传部长,不论于树奎多么宠他,也不管他多么善于做人,总归还会有几个对立面嘛。别的不敢吹,我只要在海北呆半天,找一两个人聊聊,马上就能知道哪些人是他的朋友,他的敌人又在哪里。若是想帮他讲话,咱就专门找他的朋友谈,相反,咱就专找他的敌人了解。可是,现在的难处在于,一方面,于树奎知道我是廖书记的人,肯定会加倍警惕,尽量不让我们掌握到真实情况,甚至根本接触不到那些反对派;另一方面,即使我们能够将结果控制成对林松不利,可于树奎仍然不会善罢甘休,一定还会借机攻击廖书记,说我们这边打击报复。还有,假如林松考察结果不佳,对他而言,最多只是提拔不成,或者在舆论上臭他一下,却无法将其从于树奎身边剥离,说不定反而会促进他们贴得更紧。因此,从考察上搞垮林松的做法,不是很有把握,也不太可行。”赵瑞星的思维相当严谨、缜密。

黄一平听了,感觉非常有道理,不禁感叹道:“毕竟是阳城政界有名的老组工,考虑确实周到。”

赵瑞星喜欢抽烟,对茶道也颇讲究。黄一平受其感染,聊天时偶尔也点上一支烟吞云吐雾,并泡上一杯绿茶、普洱之类。

两人对面而坐,不知不觉已喝掉两壶水,还是没有想出一个万全之策。

“唉,算啦,这个先不说它,咱们扯点闲篇,如何?”赵瑞星提议。

“好的,赞同。我喜欢听你说点段子。”黄一平笑道。

黄一平与赵瑞星亲密接触近两个月,已经熟悉对方一个习性——遇事思路受阻,不论事体多大多急,并不着急上火,而是随时岔开主题闲聊,有时甚至还找人喝点小酒打圈牌。事实上,闲扯也好,娱乐也罢,其思维一直未有片刻停歇,而且往往很快就能从某个无关小节上受到启发,获得答案。说到底,此人思维跳跃性大,时有奇思妙想,确非等闲人物。

赵瑞星平时爱阅读,记忆力也好,装了满肚子的故事,也大都与人事有关。

“最近在读一本书,关于历代权术大家的故事,很有意思。一平,正好我想请教一下,你在大学读的是历史,知道历史上有几个著名的权力玩家吗?”赵瑞星拉开架势,看来准备大扯一番了。

“赵部长,你这哪里是讨教,分明是要和我过招历史,那你可就找对对象了。是按朝代罗列,还是以姓氏笔画为序?随便!”黄一平笑道。

“这我相信。但是,我让你把数巨限定在十个以内,你会选择哪些人?”赵瑞星问。

黄一平略一思索,伸开手指便开始列数:“秦始皇算一个吧,魏王曹操算一个吧,司马懿算一个吧,唐太宗李世民算一个吧,宋太祖算一个吧,还有……”

“停停停!”赵瑞星没等黄一平将另一只手举起,马上打断道:“我就知道你数来数去都是那些帝王,这个落俗套了。我承认,那些帝王如果没有相当的权术,怎么可能打下、坐稳一片江山呢?可是,我从刚刚看的一部书上得出一个结论,中国历史上真正堪称大权术家者,其实多数是帝王背后的那些智囊,其中包括一些非常不起眼的小人物。”

“哦,愿闻其详。”黄一平打趣道。

“姜太公八十遇文王,诸葛亮辅助蜀主,这些知名人物就不说了。你知道秦朝有个赵高吧?”赵瑞星问。

“当然知道。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太监,很著名的乱政宦官哩。”黄一平说。

“狗屁!什么乱政宦官,那是你们搞历史的一帮文人,出于各自的不同心态、动机,事后所下的结论,未必真正符合事实。你看啊,那个奴隶出身的赵高,原本识不了几个大字,只是凭借身处宫廷的便利条件自学成才,受到秦始皇的高度信任。后来,等到始皇帝驾崩了,他出于对大将军蒙恬、蒙毅兄弟的忌恨,千方百计不让与蒙氏兄弟亲近的公子扶苏继位,而极力扶持另一皇子胡亥。为此,他先后用计降服丞相李斯、废掉公子扶苏、整死大将军蒙恬,如愿将胡亥扶上帝位。对于继位了的胡亥,赵高又想方设法哄其开心,诓其沉浸于娱乐,实际上等于是做了傀儡。你想想,一个身体残疾的太监,居然能将一个国家玩弄于股掌之间,斗败了那么多的文臣武将,该是多么的不简单哪!”赵瑞星感叹。

“也是,还真是你说的这样。”黄一平嘴上应付,心里却在嘀咕:在阳城很多人眼里,你赵某人一个,我黄某人一个,或许就是这样的乱朝宦官哩。

“而且,我还发现,所有权术计谋之类,归结到理论上来,都离不开一部兵书……”赵瑞星说到这里,故意卖了个关子。

“ 《孙子兵法》 !”黄一平道。

“是。别看《孙子兵法》讲的是带兵打仗那一套,其实却完全是权谋之术,其中很多道理完全适用于做人的工作。乖乖,你看那个赵高在修理扶苏、李斯、蒙氏兄弟那些人时,什么暗度陈仓、调虎离山、偷梁换柱等等,几乎样样都同三十六计对应得上。”赵瑞星的语速渐渐放慢,这是他若有所思的明显特征。

“不错。据说国外很多知名大学,在开设现代管理课程时,都将《孙子兵法》列为必修课。”黄一平眼睛紧盯赵瑞星,巨光充满期待。

“对呀,处理这个林松,我们何不用个调虎离山之计?”赵瑞星用力一拍桌子,大声疾呼。

“你是说出了海北地界,他于树奎就无能为力了。”黄一平顿悟其妙,却又有点疑惑:“可林松是于树奎的得力干将、左膀右臂,岂可轻易调离海北呢?”

“这个好办,他于树奎不是要提拔林松吗?那我们就在推荐、测评、考察等程序上来个欲擒故纵,有意给林松说些好话,然后趁其不备找个理由将他弄到市里来,搞个明升暗降,或者先升后降。至于那个副书记,可以在海北另外选个人。”赵瑞星信心满满。

热门小说中国式秘书3,本站提供中国式秘书3全文免费阅读且无弹窗,如果您觉得中国式秘书3这本书不错的话,请在手机收藏本站www.xiuluoxiaoshuo.com

上一章:第四章 下一章:第六章

热门: 非职业半仙 进击的生活流(快穿) 梦魇侵蚀 韩警官 九州·魅灵之书 ABO白昼边界 校草男友大有问题[穿书] 来不及说我爱你 大唐悬疑录3:长恨歌密码 刑侦:禁地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