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上一章:第一百一十三章 下一章:第一百一十五章

大皇子这次回京,甚至可以说是凯旋,其声势浩大到即使平日里不太关注朝堂之事的百姓也都有所耳闻。

甚至在大皇子还未回京之时,便已经有不少消息传入了京都。

什么大皇子这次为了绍城之事劳心劳力,为了赈灾之事能够顺利进行,一概事宜都亲力亲为。

还说什么大皇子心系百姓,体察民情,平易近人没有丝毫架子不说,甚至在赈灾之时为了更好地体会民生,还与百姓同吃同睡。

还有什么大皇子殚精竭虑,即便自己感染风寒身体不适,为了灾情依旧不肯休息,还亲自去一线实地考察。

……

一番言论直把大皇子夸得天上有地上无的,就差没有说大皇子当为天下皇子表率这种话了。

要是单单只是这样也就罢了,这些人在夸大皇子的时候,还不忘拉踩厉王府一把。

又是说厉王府对这次赈灾之事毫不关心,又是说厉王府不过是捐了区区五十五万两,便想要闹得天下人皆知。

这些话,可把五皇子气了个够呛,缓了好几天也没能缓过来。

这不,听说明日去绍城赈灾的队伍便要抵达京城的消息后,直接在厉王府中,将大皇子骂了个狗血淋头:

“他能他能就他能!一边说厉王府对灾情漠不关心,一边又说什么厉王府捐了区区五十五万两就恨不得闹得天下皆知,他就不觉得这话自己说着都自相矛盾?”

“还和灾民同吃同住,三皇兄在外征战之时难道不是一直与将士们同吃同住吗?还殚精竭虑……我呸!这话他自己说着不亏心?”

“赈灾有功而已,谁身上还没有几个大功了?三皇兄退敌百里的时候,他还不知道在哪儿吃奶呢!”

……

眼见着五皇子越说越过分,秦戮终于忍不住出声制止:

“好了,越说越不像样子了!”

“臣弟这不是心里气不过吗?”

当然五皇子也知道自己有些话说得的确不合时宜,到底没有再继续。

等到五皇子脸上的神情逐渐冷静下来,秦戮才重新开口:

“大皇子想趁着这个机会让父皇给他封王,造势厉害了一些,也是正常。”

“他居然还在打这个主意?我看他是在做梦!”

五皇子想也没想便低斥了一声,语气中满是不忿。

现在几位成年皇子之中,只有秦戮一人被封了亲王,这也是秦戮在面对大皇子之时,最大的优势之一。

当初秦戮封王有多困难,五皇子可是一步一步亲眼看过来的。

依照前朝的惯例,秦戮在征战的第二年,身上的功劳便已经达到了封王的标准。

但大臣的提议却被父皇按下,说是秦戮年龄尚浅,彼时封王不算最好的时机。

当时秦戮也不过□□臣们觉得皇上这话说的的确有理,便没有坚持。

谁知道这一退让,便是整整四年。

接下来的每一年,皇上都有新的接口,压下给秦戮封王之事。

在秦戮回京那一年,大臣们建议给秦戮封王的谏言再一次被驳回后,三皇子一脉便知道,接下来的几年里,除非秦戮再次出征,否则封王机会渺茫。

事实证明,众人并没有猜错,接下来两年,这些奏折都被皇上压了下来。

直到年前秦戮大婚,这件事才有了新的转机。

但是所有人都知道,这个时候皇上给秦戮封王,是给他的补偿。

正妃为男子,以后即便顾砚书亡故,续弦再娶,嫡子也要矮上旁人元配正妻所出一头。

秦戮战功赫赫,封王尚且如此困难,大皇子凭什么以为仅仅凭借一个绍城雪灾,就能顺利封王?

然而五皇子下意识反驳之后,却没有听到赞同的声音,心中便察觉到了不对。

抬眼再触及自家三皇兄及三皇嫂的神情时,心里便是一个“咯噔”,颤着声音开口:

“父皇不会真让他如意吧?”

“十之八.九。”

说这话的人是顾砚书,也正因为是顾砚书,五皇子心中那股不好的预感,瞬间变提升到了顶点。

就他对三皇嫂的了解,能够让三皇嫂说出“十之八.九”这样的话,那意思其实就和“十成十”差不多了。

转眼看向三皇兄,岂料却看到了秦戮点头的模样:

“据说父皇从前两日开始,便已经开始在考虑封号了。”

“凭什么?”

当即,五皇子便有些忍不住了,凭什么三皇兄封个王就这么困难,大皇兄封王就这么容易?

顾砚书想也不想便冷哼了一声:

“当然是凭他赶上了一个好时候。”

自从京都日报步入正轨,归园居以及邀月阁的生意也越来越红火之后,京中的泰半口舌便都已经掌握在了厉王府手中。

在京中最开始出现大皇子在绍城的表现有多么出众的时候,顾砚书便已经有了察觉。

但彼时,顾砚书还不知道大皇子一脉居然还有这么大的野心。

随着时间的逐渐推移,大皇子的功劳逐渐在百姓中名声鹊起后,再结合大皇子一脉的官员前些天的表现,顾砚书倒是品出了大皇子的一两分盘算。

那个时候,顾砚书便和秦戮就此事商议了一番,最终得出的结论,便是皇上最终可能会顺势而为。

至于五皇子说的凭什么。

当然是凭大皇子赶上了一个好时候。

凭厉王府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大皇子一脉被压的越来越抬不起头来。

凭温清衍在户部之中混的越来越风生水起,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连户部尚书也要避其锋芒。

凭现在坐在龙椅上的那个人玩儿的一手出神入化的制衡之术,端水二十余年从未翻车。

“那我们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大皇子的奸计得逞?”

五皇子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这一点的。

亲王,那是何等的荣耀?大皇子如何配?

“瞧你这话说的,咱们当然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了。”

顾砚书轻轻看了五皇子一眼,唇角微微上扬:

“咱们还要顺着大皇子的意思,推波助澜呢。”

听到顾砚书前面一句话,五皇子甚至还没有来得及高兴,就听到了顾砚书后面的这一句话,顿时有些懵:

“什么意思?”

然而这一次,顾砚书却只给了五皇子一个高深莫测的笑容,没有再回答他的问题。

而后,五皇子从厉王府出来后便发现,京中夸奖大皇子的声音是越来越多,同时也越来越花样百出。

就短短的一炷香的功夫,五皇子就听到了不亚于十个人夸赞着大皇子才能过人,能够让大皇子负责这次赈灾事宜,简直就是绍城百姓之福。

最后气得五皇子连原本准备去的归园居也不想去了,直接打道回府,将自己关在了卧房里生了大半天闷气。

可五皇子的这番举动,对于京中的这些言论没有任何影响不说,这些夸赞大皇子的话语,甚至还愈发地甚嚣尘上。

最终,这些言论,在第二日的《京都日报》发行的时候,直接到达了巅峰。

因为翌日,《京都日报》又久违地增加了副刊。

有了上次副刊的经验,这一次,京中的大部分百姓都知道,《京都日报》的副刊,不需要人们识文断字便能看懂,甚至配合图片,还有可能学到一两个字呢!

所以《京都日报》今日增加了副刊的消息一经传出,各大书铺中的报纸,便在短短的一个时辰内相继宣告售罄。

没错,自从元宵募捐结束之后,《京都日报》的报社便开始实行批发制,经由书铺零售的模式了。

而那些没有买到今日的报纸的百姓,则是纷纷竖起耳朵听介绍有没有叫卖的小贩,同时与买到了日报的友人们挤到了一起,开始看今日的副刊会是什么样的内容。

很快,百姓们便发现,今日的副刊,好像是上次副刊内容的延续。

有了百姓们和朝臣们的捐款后,绍城赈灾银两短缺的问题,瞬间便得到了解决。

这个时候,副刊还专门画了两幅图,向慷慨解囊的百姓们表达了感谢。

这两幅图也是看得所有人会心一笑。

当初他们捐款之事,一心只想帮助绍城的灾民,也没有想着能有什么回报,得到什么样的感谢。

但若是有,大家心情自然会更好一些。

紧接着,便是绍城现在的情况。

原本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灾民们,都穿上了厚衣服,吃上了热乎的饭菜。

感染了风寒的灾民也得到了医治,逐渐康复。

而那些被积雪压倒的房屋,也逐渐得到了重建。

一切都是欣欣向荣的模样,看得人心情开阔。

当然,这里面的每一幅画中,都有一个相同的身影,从其身上的服饰中的纹样便能看出,那是前去赈灾的大皇子。

在副刊的最后,《京都日报》还专门写了一篇给大皇子的感谢信。

上面如实记录了大皇子这段时间赈灾的辛苦,同时在最后,还赞扬了大皇子的这番行为。

说面对灾难之时,众人应该像大皇子这般,心中有大爱。

也是因为这一份副刊,百姓们心中对于大皇子的赞扬,又一次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因为每日日报发售的时间是在卯时末,等到朝臣们知道今日的《京都日报》的内容时,已经是早朝结束之后的事了。

看着日报上的内容,不少人都直觉不对。

今日的《京都日报》,贯彻了以往一贯的水平。

紧跟时事、除了奇谈怪志板块之外,力求真实,确保公正。

就连关于大皇子的报道,也极为客观,几乎没有夹杂任何情绪,甚至还对大皇子稍稍有些偏向。

但诡异就诡异在这一客观与偏向之上!

要知道这《京都日报》可是由厉王府负责的!

大皇子与厉王可是死对头,有人会无缘无故去夸奖自己的死对头吗?

有了解顾砚书行事风格的,例如温家、首辅裴大人,已经隐隐约约嗅出了其中的阴谋。

倒是不太了解顾砚书的人,例如大皇子一脉,此时正满腹疑惑地分析着《京都日报》此举的用意。

“难道是厉王府也知道这一局输了,直接放弃了挣扎?”

“还是说厉王府发表这一副刊,别有用意?”

“既然是别有深意,那到底其中的深意又是什么?”

……

官员及幕僚们议论了好一会儿,都没有得出结论。

就连想来聪慧的四皇子,看着摆在自己面前的这份副刊,也觉得有些摸不着头脑。

待到书房内议论声渐止,四皇子才像是想到了什么似的,转头吩咐着自己身后的长随:

“你去打听一下,今日的报纸发行后,百姓是什么反应。”

“是。”

那人很快领命离去,不一会儿,便带了消息回来:

“回禀四殿下,今日的日报发行后,瞬间引起了京中不少百姓的讨论。”

“百姓们都在说大皇子才能过人,机敏能干,难得可贵的是心系百姓,心怀大仁大爱,又说有大殿下这样的皇子,简直就是百姓之福,天齐之福。”

听着这番回禀,书房内不少人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百姓之福,天齐之福,这样的形容,他们只在五年前厉王接连打下胜仗之时才听说过,何曾想过,有朝一日,百姓们居然还能如此评价大皇子?

能够得到这样的反应,倒也不枉他们这些天的精心努力与布局。

就在众人心中高兴之时,四皇子却隐隐察觉到了一丝不对,微微皱起了眉:

太高了。

百姓之福,天齐之福……这样的评价太高了。

除了像是秦戮那样救天齐于水火的惊世将领之外,历朝历代以来,也就只有具有大贡献的皇上能够得到此番评论。

大皇兄不过是赈灾有功而已,如何担得起“百姓之福,天齐之福”四字?

想到这里,四皇子心中一跳,顿时像是意识到了什么:

“大皇兄此番回京,是带着绍城百姓的万民伞回来的?”

“对啊,这可是大殿下特地让绍城百姓们准备的,准备回京的时候便打上,这样也能为封王之事添上一些筹码,皇……”

一说到此事,便有幕僚点了点头,脸上是掩不住的得意,显然对万民伞之事极为满意。

然而还不等他将话说完,便听到了四殿下对着刚刚回来的长随吩咐道:

“去,你去!现在即可出城,定要在大皇兄回城之前截住大皇兄,让他将那万民伞收起来!不可张扬!”

“什么?四殿下,这是……”

四皇子瞪了说话之人一眼,又重新看向自己的长随:

“闭嘴!还不快去?”

众人鲜少见到四皇子如此失态的模样,顿时便心下一惊,原本想要反驳的咽了回去。

看着四皇子铁青的目光,一个个面面相觑,心中满是疑惑。

然而就在长随刚领命出府后不到一炷香的时间,便有重新回来了。

看到长随重新回府的身影,四皇子忍不住拍桌而起,发指眦裂:

“本殿不是让你去给大皇兄传话吗?你回来做什么?”

那长随顶着四皇子横眉怒目的眼神,硬着头皮回禀:

“属下刚出府没多久,便听到了京中百姓的议论,说是大皇子已经带着万民伞进城了。”

四皇子身形微微晃了晃,最后跌坐在了身后的椅子之上,低声喃喃着:

“完了,都完了……”

倒是屋内的其他人,对于四皇子这一系列反应很是摸不着头脑。

最后,到底还是有胆子大的人低声询问:

“大殿下拿着万民伞回京,这不是好事么?四殿下何故这番反应?”

“好事?百姓都用‘天齐之福’这般形容帝王的话语来夸赞大皇兄了,诸君还觉得大皇兄此时带着万民伞回京是好事?”

四皇子冷哼一声,咬牙反问道。

一句话,直将原本沉浸在喜悦中的众人给点醒了过来:

没错!

自古以来臣子最怕的是什么?

无非是功高震主!

君不见三皇子一封亲王诏书,便因此等了整整五年!

现在大殿下不过是赈灾有功,便又是“百姓之福,天齐之福”,又是万民伞,皇上心中又该如何作想?

大皇子一脉现在能够想明白的事,其他人自然也能想明白。

就算是想不明白,在看到大皇子带着万民伞入京之时那沸反盈天的动荡之时,也都明白了。

温府,温家六公子连带着温大人一起,正在书房中下棋。

此时对弈之人,是四公子温清衍与六公子温清霄。

将最后一枚棋子放入棋盘,温清霄向自家四哥露出了一个温和的笑容:

“承让!”

“六弟的棋艺,是愈发精进了。”

看着棋盘上大势已定的局面,温清衍心服口服。

沉默了整个对局的温三,此时也忍不住开口:

“多半是因为最近与六弟下棋之人,水平不低。”

温大公子温清殊在一旁补充了一句:

“六弟下的最妙的,当还是最后一步棋,顺势而为,借力打力,高!实在是高!”

温大人颇为赞赏地点了点头:

“明明白白的阳谋,小四还不得不向里跳,可不就是高么?”

明面上是在说棋局,但说的到底是什么,书房中的温家父子却是门儿清。

最后,七父子彼此交换了一个心照不宣的目光,又将目光重新放到了眼下的棋局之中。

世人都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这些事情,观棋之人,甚至是下棋之人看的明白,然而此时正在棋局之中的大皇子本人,却是一点也不知。

在绍城赈灾的这些日子里,大皇子虽然内里又不少私心,但想着回京之后的功劳,以及封王的希望,到底还算是尽心尽力。

旁的不说,就说赈灾的这段时间,大皇子就整整瘦了好大一圈,原本带去的衣服,都已经不合身了,皮肤也变得粗糙了不少。

受了这么大的苦,大皇子自然是恨不得全天下的人都知道的。

离京还有十里地的时候,大皇子便已经早早地吩咐下面的人将那万民伞给拿了出来,放在了最显眼的位置。

甚至在离京只有五里的时候,便派了手底下的人去京中传递消息,务必要让他回京的势头更胜两年前秦戮得胜归来之时的场面。

待到大皇子回京之时,感受着道路两旁百姓们的欢迎与爱戴,对今日的《京都日报》全然不了解的大皇子只以为是自己手底下的人办事得力。

给了刚刚回京中传信的那人一个赞扬的眼神后,便开始心安理得地接收起了百姓们的称赞。

就身下那马,走的好不如道路旁那坡脚的老妪快!

“看把他给嘚瑟的!”

其中一座茶楼之中,已经知道自家三皇嫂的计谋来看热闹的五皇子,看着眼前的画面,心中依旧有些不愉。

五皇子的长随也了解自家主子的性子,低声劝解着:

“殿下何必生气?左右不过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多长时间了。”

五皇子闻言,脸上的表情果然好了不少。

虽然眼神中依旧有些不快,但到底也没有再多说什么。

不多时,五皇子的心情便好了起来。

只见大皇子还没同百姓们嘚瑟多久,四皇子身边的长随便不知从什么地方匆匆赶了过来。

而后也不知那长随同大皇子说了什么,大皇子的脸色便越来越难看,等到那长随一番话说完,便见大皇子脸色已经变成了铁青的模样。

最后,那长随又说了一句什么,大皇子一改刚刚比老妪还慢的步伐,直接打马快速前行。

但也不知道大皇子是故意的还是一时疏忽,一旁被侍卫撑开的万民伞,从始至终都没有被收起来。

“走吧。”

看着大皇子远去的背影,五皇子喝下杯中最后一口茶,拍了拍手,站起身。

没了热闹,这个地方也没必要待了,有这个时间,还不如去归园居多听两段评书呢。

至于大皇子的事……

还是要在明日早朝之时,看过父皇的反应之后,才能知道答案。

热门小说王妃他富可敌国,本站提供王妃他富可敌国全文免费阅读且无弹窗,如果您觉得王妃他富可敌国这本书不错的话,请在手机收藏修罗小说
上一章:第一百一十三章 下一章:第一百一十五章
热门: 高攀 偏执反派是妹控[穿书] 妖艳如我苏过那个太子/妖艳如我打算苏了那个太子 天生神医 网骗小仙女 鬼吹灯之云南虫谷 明若晓溪 梦想与疯狂 成为暴君之后 将军爱集小红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