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十一章 一个大胆的建议
上一章:第四十章 旅程和失望 | 下一章:第四十二章 冒险 |
亲们,电脑与手机端都用www.xiuluoxiaoshuo.com打开访问,非常方便,一定要记住哦。
塞尔瓦达克从休达回来后,对铁马斯彻夫伯爵讲了讲有关英国人的情况。他告诉伯爵,西班牙人已将休达岛转让给英国人,但西班牙人没有权利这样做。但他一句也没有提及自己原来的计划。
大家决定,既然英国人不愿意到“温暖的国土”来,那也只好顺其自然了。上尉已经把相关的情况向他们作了说明,他们心存疑虑,只能怪他们自己了。
目前的问题是怎么对付彗星与地球相撞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上一次,这些人能够在两颗星球相撞的时候,从地球上平安地来到彗星上,并且能幸存下来,这实在万幸。由于原因不明,当时的过程无疑是相当缓慢。地球上的居民是否有人因此而丧生,等他们回去之后,自然很快就会知道结果。可是无论怎样,在碰撞之后,他们这些来到彗星上的人全都非常安全。
塞尔瓦达克上尉回来后的第二天,铁马斯彻夫伯爵、船长助理普罗科普和塞尔瓦达克聚集在山洞里,他们开始讨论寻求一种怎样切实可行的方法来解决当前的难题。本·佐夫处处惹麻烦,但这次被允许留在山洞中,他们本来还邀请了罗塞特教授参加,但他对这种讨论不感兴趣,所以没有来。实际上,加利亚的卫星不翼而飞,这令教授格外不安,他唯恐加利亚也离他而去,让他陷入无限的悲痛中,所以他更愿意独自一个人留在房间里。
塞尔瓦达克上尉与铁马斯彻夫伯爵在思想上的隔膜已日渐加深,但从表面上看去,他们仍旧是若无其事的样子。他们都以大局利益为重,讨论着下一步的行动。
塞尔瓦达克上尉首先发言:“先生们,如果教授的计算准确无误的话,那么再过五十一天,彗星和地球会再次相撞。今天要讨论的是,我们有没有什么办法来避免碰撞所产生的严重后果。”
“我们现在的命运完全掌握在上帝的手中,”铁马斯彻夫伯爵满脸严肃地说道,“人类的防范意识无法改变上帝的意志。”
“在威严的上帝的意志下,”塞尔瓦达克上尉说道,“我乞求去履行我们逃离这次灾难的责任,上帝做这些事情也是在帮助我们。”
“对这次事件,你是否已经有了什么具体的想法,上尉?”铁马斯彻夫伯爵的口气略带轻蔑。
塞尔瓦达克不得不承认,到现在为止,他没有想出任何可行的办法。
“我本来不想插入你们的谈话,”本·佐夫说道,“但是我不明白,你们的知识如此渊博,为什么不能把握加利亚的去向?”
“你这种想法不对,本·佐夫,你说我们渊博,”塞尔瓦达克说道,“即使罗塞特教授也无法阻止加利亚彗星与地球的相撞。”
“那就更让人想不明白了,那渊博的学识究竟有什么用处呢?”本·佐夫说道。
“知识的用处就是让我们知道自己的缺陷。”铁马斯彻夫伯爵说。
这时,船长助理普罗科普说道:“这次碰撞,我们可能遭遇各种危险。先生们,如果你们愿意的话,我想先谈一下我想到的这几种危险。然后我们再有针对性地来讨论一下,看看有没有好一点儿的预防措施,以减轻它带给我们的伤害。”
此时,大家都把注意力转移过来,令人惊讶的是,对于将要发生的危险,他们有着出人意料的冷静。
“首先,”船长助理普罗科普继续说道,“我们应该弄清楚在这次碰撞中可能会发生的几种情况,然后分别对每一种情况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对!”塞尔瓦达克上尉说,“但是我们必须明白地球与加利亚是迎面飞行,它们碰撞时的速度是每小时36万公里。”
“简直是两列相撞的火车。”本·佐夫说。
“正是如此,”普罗科普接着说,“两颗星球相撞时,或者是斜着擦过去,或者干脆直接撞在一起。如果是斜擦过去,加利亚可能像上次那样,从地球表面擦身而过,再从地球上刮走一些地方,然后继续在太空漫游。不过,经过刮擦时,它的轨道可能会发生变化,即便我们能幸存下来,也休想再重返地球与我们的亲人重逢了。”
“我想,罗塞特教授将很快就能告诉我们加利亚和地球是怎么相撞的。”本·佐夫说道。
“我们先抛开这个假设,因为现在我们对其中的利弊已经相当清楚,”铁马斯彻夫伯爵说道,“现在,你来说说直接与地球相撞会是什么样子,彗星将在碰撞的瞬间直接与地球相连?”
“像长在地球脸上的一个瘤子。”本·佐夫说完不由得哈哈大笑。
上尉做了个手势示意他注意自己说话的语气,因为大家都很严肃。
“我们首先应该看到,”普罗科普说,“这是显而易见的,地球的质量比加利亚要大得多,碰撞的后果是:地球的速度应该不会受到影响,而彗星则可能留在地球上。”
“对,我也这么想。”塞尔瓦达克说。“如果是这样,两颗星球接触的部位不外乎以下几种,”船长助理普罗科普接着说,“一种可能是在我们现在所在的赤道地区,另外一种是这个地区的对面,再一种可能就是加利亚南北极的任意一极。可是,不管是在哪一个部位与地球相撞,加利亚所有的居民都必死无疑。”
“为什么呢?”塞尔瓦达克问道。
“很简单。假如加利亚与地球相撞的那一面正是我们所居住的这一面的话,那么由于它强大的冲击力,我们将全部被压扁。”普罗科普说。
“被挤成肉饼!”本·佐夫加了一句。
“如果,”普罗科普皱着眉头沉思了一下,继续说道,“碰撞的部分是赤道的那一面,随着加利亚运动的突然消失,我们肯定会被撞死,还有另一种情况就是因窒息而死,因为那时加利亚会使地球表面形成一座极为高大的山峰,而加利亚表面的大气会慢慢下降,与地球表面的大气相混合。这样一来,山峰的空气将变得异常稀薄,使人无法呼吸。”
“如果是加利亚两极中的某一极同地球相撞呢?情况会不会好一些?”铁马斯彻夫伯爵问道。
“考虑到两颗星球的合速度,”普罗科普说,“我担心我们会被抛向半空,然后落下来摔死。”
这种说法使得周围一片静寂,船长助理普罗科普继续着他的推测:“即使不如此,我们也会被活活烧死。”
“烧死?”大家不由得惊恐地大叫起来。
“是的。加利亚的速度如果忽然消失,动能会突然变化为热能,它的温度将高达几千度。到那的时候,整个加利亚将会被一场熊熊大火包裹起来。”
大家没有切实的证据来反驳普罗科普,于是又都陷入了沉默。
“万一加利亚掉到海里呢?”本·佐夫问道。
“即便掉到海水中,也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在水中淹死。”普罗科普摇摇头说。
“那么,我明白了,”塞尔瓦达克上尉说道,“不管碰撞以哪种方式发生,等待我们的将是被撞死、摔死、窒息而死或淹死,这就是结论吗,船长助理?”
“我承认我看不到其他出路。”普罗科普答道。
“我们为什么不试试另一种方法呢?”本·佐夫说。
“什么方法?”塞尔瓦达克问。
“为什么不在碰撞之前,离开加利亚呢?”
“怎么离开呢?”
“那我可就不知道了。”本·佐夫说。
这时,所有的目光一下子全部集中在了船长助理身上,只见他双手捂着头,显然是在酝酿一个新的方法。
“是的,我认为这是一个可行的办法。”他反复对自己说。
过了一会儿,他抬起头说道:“这个想法可能很大胆,但也只有这样做了。本·佐夫刚才提醒了我,我们必须在碰撞发生之前离开加利亚。”
“离开加利亚!怎么离开?”铁马斯彻夫伯爵问道。
船长助理没有马上回答,他又思考了一会儿,最后慢慢地吐出几个字:“通过气球。”
塞尔瓦达克的心一下子凉了半截。
“气球?”他惊叫道,“这不可能,气球容易爆炸,这种方法没有一点儿新意,已经很少有人去用了!”
“听我说,”普罗科普皱着眉头说道,“或许我能让你明白,我的想法并不是如你想象的那么不可思议。如果我们能弄清碰撞发生的时间,便可以在碰撞前一个小时乘上气球升入空中。我认为加利亚的大气将会带着我们以原有的速度向地球靠拢,并在碰撞之前和地球上的大气交汇。这样,我们的气球将可能顺利进入地球的大气层,直到碰撞发生时,气球还可以悬浮在半空,保持不动。”
铁马斯彻夫伯爵思索了一下,然后说道:“我相信,普罗科普,这个方案可以采用,我们应该尽全力来实现这个气球计划。”
“我们在途中或许会遇到很多意外发生的障碍,当加利亚的速度忽然消失,气球可能会化为灰烬。我也很难把握以后的情况,可是我认为最安全的方法还是在地球与彗星碰撞前离开地面。”普罗科普又说。
“即使只有十万分之一的机会,”塞尔瓦达克上尉说,“我们也应该试一试。”
“可是,我们没有充足的氢气填充气球啊!”铁马斯彻夫伯爵说。
“我们可以用热气球,”普罗科普答道,“我们在空中只停留一个小时就够了。”
“好,热气球,我们自己动手做一个热气球!”塞尔瓦达克激动地说道,“可是用什么来做气球的外壳呢?”
“我想,我们可以用“多布里纳号”上的布帆来做,不仅结实,而且柔软。”
铁马斯彻夫伯爵对船长助理的才智大加赞赏,本·佐夫也极为兴奋。
普罗科普提出的这个方案真是一个极为大胆的设想,但是他们既然处于这样的危急关头,也只能不顾一切了。不过,他们必须精确地计算出两颗星球碰撞所发生的时间,最好没有一分一秒的差错,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这个计划的万无一失。塞尔瓦达克上尉的任务是想方设法从罗塞特教授那里探听消息。
船长助理普罗科普负责带领大家制作气球。
一切工作立刻开始着手进行。这个气球一定要足够大,大到足以容纳“温暖的国土”上的二十三位居民,至于在直布罗陀和休达岛上的那些英国人,既然他们不愿意来,那就随他们好了。
为了使大家脱险的可能性更大,普罗科普还想出很多办法使气球在空中漂浮的时间更长一些,以便碰撞发生后,人们有时间来寻找一个适当的着陆点。普罗科普决定在气球中放些干草或秸秆,以维持气球内的空气供热。气球内的供热是必不可少的。
“多布里纳号”上的船帆早已放在大岩洞的地道里。大家把这些帆布拿出来,将它们剪成很长的布条,为了防止漏气,还在上面涂上了一层漆。漆是从“汉沙号”的存货中搜出来的。船长助理普罗科普亲自做了一个模型。人们一起动手,按照这个模型,将那些布条缝在一起。俄国水手做这项工作显得十分得心应手,他们耐心地教着那些西班牙人怎样缝制。
这项工作,除犹太人艾萨克和帕米兰·罗塞特教授之外——罗塞特认为这是很乏味的——包括小尼娜在内的所有的成员都参加了。
一个月时间过去了,但塞尔瓦达克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向罗塞特教授询问有关两颗星球碰撞的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罗塞特教授变得越来越难以接近,因为随着气温逐渐回升,他已搬回原来居住的那个小山洞里。他整天把自己关在里面,不让任何人进去。塞尔瓦达克上尉曾试探性地向他询问过一次,但他根本不予理睬,因为他根本就不想回到地球上去,所以也不愿在回去的问题上帮大家的忙。
塞尔瓦达克只好耐心等待合适的机会,以便再一次向教授提出这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于此同时,加利亚一直在向太阳靠近。在加利亚人看来,地球的轮廓已经变得越来越大了。彗星在11月行进了23600万公里,到12月1日,它到太阳的距离将只剩下31200万公里。
气温急速回升,随之而来的是冰冻的海面开始破裂。这是一个壮观的场面,可以很清楚地听见冰块破裂的声音。一条条细流开始徜徉在山坡上,几天之后,这些细流就化作了一道道激流和瀑布奔涌在山间,而山中的积雪早已经不见了踪迹。
空中开始出现云朵,很久不见的风也徐徐而来,吹拂着空中的云朵。看来,过不了多久,雷雨就会随风而至。加利亚星球又将迎来一个生机勃勃的季节。
但是,随着冰雪的消融,在那个小海湾里,一场灾难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多布里纳号”和“汉沙号”彻底毁灭了。冰板爆裂的时候,“多布里纳号”和“汉沙号”距离海面仍有大约30米的距离。随着冰层逐渐解冻,船体下的巨大冰块开始下沉并出现倾斜,正像北极洋的冰山那样,冰块的底部由于不断受到温度较高的海水浸泡,随时都有可能与船体脱离。在这种情况下,想要救出两艘船是不可能的。
12月12日到13日夜里,由于船体主要部分的冰块脱落,巨大的冰块突然失去平衡,一下子翻了过来。“多布里纳号”、“汉沙号”倒在了岸边的岩石上,顷刻间被撞成碎片散落在地上。
尽管这场灾难已经在人们的预料之中,谁也无力改变什么,但是眼看着两艘轮船瞬间撞成碎片,人们心里自然还是生出难以名状的忧伤。
艾萨克·哈克哈伯特为此嚎啕大哭,其悲痛之情简直不是语言所能描述的。他连声咒骂、埋怨塞尔瓦达克等人,说他们要对这件事负责。他扬言回到地球以后要去控告他们,让他们赔偿他的损失。他说如果不是他们强行把他的“汉沙号”从古尔比岛开到这里来,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了,正是他们一意孤行,不听他的劝告,才造成今天的惨祸。
塞尔瓦达克警告他,如果他再胡闹,就叫人把他捆起来。艾萨克不敢再吭声,他一言不发地回到了他那个昏暗的洞穴里。
到了12月14日,气球已经完工了。人们缝制得很细致,而且涂了漆,所以气球非常坚固。“多布里纳号”上质地轻柔的缆绳用来做了吊篮上的绳索。吊篮的边筐则是用“汉沙号”货舱里的柳条编织而成,容纳二十三人完全没有问题。这个交通工具虽然不是太舒服,所幸大家也只是暂时在里面呆一会儿而已,因此完全可以挤一挤。
现在,掌握两颗星球相撞的时间已经越来越必要,但罗塞特教授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顽固,似乎在刻意严守这个秘密。12月15日,加利亚已经到达了火星的轨道,但距离火星仍有22400万公里,因此不会被火星吸引而去。然而,在当天夜里,加利亚意外地发生了一次异常强烈的“地震”,火山也随着不停地震动。人们以为加利亚的末日来临了,塞尔瓦达克等人赶紧逃离了这座火山。
1997年哈勃空间望远镜拍摄的火星
这时,人们被山腰上传来的惊叫声吸引过去,只见罗塞特教授沮丧地站在悬崖上,手里拿着残缺不全的望远镜。因为“地震”,他的望远镜被摔坏了。
人们没时间哀悼教授的望远镜。
当天夜里,人们发现了一个新的情况,加利亚的地平线上出现了一颗卫星。
这颗卫星正是加利亚分裂出去的碎块。
由于内部力量的作用,加利亚彗星已经像过去的甘巴尔彗星一样分成了两半。
巨大的碎块载着直布罗陀岛、休达岛以及那些英国人,开始了漫长的太空旅行。
上一章:第四十章 旅程和失望 | 下一章:第四十二章 冒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