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十八章 令人迷惑的帕米兰·罗塞特
上一章:第二十七章 彗星 | 下一章:第二十九章 学生几乎侮辱了教授 |
亲们,电脑与手机端都用www.xiuluoxiaoshuo.com打开访问,非常方便,一定要记住哦。
“加利亚是我的彗星!”这是罗塞特教授对大家公开表示的最后一句话。
然后,他皱着眉头观望着四周,好像在验证是否有人对此表示怀疑。也有可能他在心中问自己,这些不速之客怎么跑到他的彗星上来了呢?
塞尔瓦达克上尉、铁马斯彻夫伯爵和船长助理普罗科普陷入了沉思。那么多的疑问和探索如今水落石出,他们终于明白了事实的真相。他们回想起自己先前提出过的各种不同的假设:首先,他们根据太阳东升西落,认为地球自转轴改变了转动方向,后来认识到有些地区脱离它们在地球上的原有位置。最后,他们又认为由于彗星与地球发生碰撞,地球的一部分被抛到了太空。
既然一切已经真相大白,那么大家心里对自己目前的处境也就十分清楚了。可是,将来呢?将来会是怎样的结局呢?对此,这位性情乖戾的天文学家是否有所预感呢?然而,塞尔瓦达克上尉和他的同伴却不敢轻率地提问。
帕米兰·罗塞特教授严肃地端坐在扶手椅上,似乎在等待这些到他的彗星来做客的人们依次向他自我介绍一番。
为了避免触怒这位脾气暴躁的老师,塞尔瓦达克上尉恭恭敬敬地走上前去,指着铁马斯彻夫伯爵向教授介绍道:
“这位是铁马斯彻夫伯爵。”
“欢迎你到这里来作客,伯爵先生。”帕米兰·罗塞特全然以一种主人的口气说道。
“教授先生,”伯爵说道,“我来这里虽然并非心甘情愿,但是我还是应该感谢你的盛情款待。”
对于伯爵先生带有幽默意味的回答,塞尔瓦达克上尉不由地微微一笑,然后他又继续向罗塞特教授介绍道:
“这位是普罗科普,‘多布里纳号’双桅船上的船长助理。就是乘坐这艘轮船,我们周游了加利亚海。
“周游了加利亚海?”教授惊讶地叫道。
“是的,整整地绕了一周!”塞尔瓦达克上尉答道,然后继续介绍说:
“这位是本·佐夫,我的勤务……”
“加利亚总督的副官。”本·佐夫急忙补充了一句,他希望教授能够明白上尉和他本人在这里的身份。
接下来,塞尔瓦达克上尉又依次将那几位俄国水手和西班牙人以及巴布罗和小尼娜向教授做了介绍。教授的目光透过眼镜镜片,仔细地打量着每一个人。他对小孩子充满了反感,所以当他看到孩子们的时候,他的脸上露出不愉快的神色。
这时,艾萨克·哈克哈伯特走上前来,说道:
“教授先生,我想问一个问题,就一个。我觉得这个问题非常重要。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回去呢?!”
“哦?”罗塞特教授回答道,“你听谁说我们要回去了?我们只不过是才刚刚动身而已。”
说完,塞尔瓦达克上尉请罗塞特教授介绍一下自己的经历。
罗塞特教授表示同意,然后简单地讲述起他这次到彗星来的前后经过。
当时,法国政府决定对巴黎所在位置的子午线进行一下核查,于是成立了一个科学委员会。由于帕米兰·罗塞特为人性情乖戾,因此没有被列入委员会的名单。为此,教授感到非常气愤,他决定独自完成这项事业。阿拉戈和比约(1)曾经认真地测量过从巴黎到西班牙海岸,然后再到弗芒特拉岛这个大三角地带的经度。可是,罗塞特教授认为他们的测量有些地方还不够精确,因此他决心对这个三角地带重新进行测量。
于是他离开巴黎,来到了巴利阿里群岛。他在弗芒特拉岛的制高点建起了一个观测站,然后他和他的仆人约瑟夫在这座荒无人烟的小岛住了下来。他还聘请了一位过去的助手,让他在160公里之外的西班牙海岸挑选一个制高点,装上航标灯,这样一来,他就可以用望远镜在弗芒特拉岛的观测站进行观测了。他只带了几本书、几件观测仪以及可以维持两个月的食物——这便是他的全部家当。除此之外,他还随身携带着一架从不离身的天文望远镜。这位前查理曼中学的物理老师对探索太空有一种天生的狂热,他期盼有一天能够有一些新的发现使他名垂千古。这便是他梦寐以求的理想。
帕米兰·罗塞特从事的这项事业需要极大的忍耐力。每天晚上,为了确定这个大三角地带的最高点,他都要和他的助手在西班牙海岸燃起的标灯前,进行长时间的观测。他记得非常清楚,阿拉戈和比约用了六十一天时间才完成了这项工作。令他感到懊恼的是,最近这些日子以来,不仅欧洲甚至包括整个地球都笼罩着一层厚厚的乌云,因此他的工作受到了极大影响。
几天之后,巴利阿里群岛上空突然云开雾散,每天都是晴空万里。这使得罗塞特教授感到格外开心,因为这个阶段他正在修订位于这个地区上空的双子星座的天象图,因此他终于可以趁着好天气完成这项工作了。这简直是太幸运了!
平时,我们用肉眼便可以看到双子星座,至多可以看到6颗星星,可是如果使用27厘米的天文望远镜对其进行观测,则可以看到6000多颗星星。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帕米兰·罗塞特教授此刻只有一架普通天文望远镜。一天,他正在观测神秘莫测的星空,忽然一个明亮的光点出现在双子星座中,可是天象图上从来没有标明有这样一个光点。毫无疑问,这是一颗最新出现的星。于是,教授一连几个晚上对这颗新出现的星进行观测,他发现这颗新星与其他星星相比运动速度非常快。或许,这是一颗仍没有被人发现的小行星!好运终于降临到他的头上,让他有了出人意料的发现!
他继续进行观测,几乎达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他认为,这个天体的运行速度如此之快,很有可能是一颗彗星。不久,他的想法便得到了进一步证实,因为那团云雾状的光辉此刻已经看得清清楚楚了。很快,当这个天体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只有12000万公里时,彗核也开始出现。
我们可以想象,教授这时早已经把测量三角地带的工作抛到了脑后。当然,那位认真负责的助手每天依然在西班牙海岸点亮航标灯,但罗塞特教授的心思却已经不在那方面了。现在,他的全部心里只有这颗彗星,如果这颗彗星真的是新出现的一颗星,他还要为它正式命名。对于他来说,这颗星将成为世界的主体,至于其他的一切早已不复存在。
在人们观测彗星的时候,常常首先假设它有一条双曲线轨道。这是一种最好的观测方法。根据一般规律,彗星总是出现在其近日点附近,并以太阳作为它的运行轨道的一个焦点。当太阳成为椭圆形轨道和双曲线轨道的共同焦点时,其轨道弧在太阳附近的差别很不容易辨认。双曲线轨道其实就是一条椭圆形轨道,只是其中心轴无穷远而已。
因此,帕米兰·罗塞特教授假设这颗彗星的轨道是双曲线,这是一种非常自然的想法。
如果要确定一个圆,首先必须确定圆周上的三点。那么,确定一条彗星的轨迹也是同样的道理,必须首先观测到三个不同的位置,只有这样才可以确定彗星在太空中的运行轨道,并依据这些来拟定所谓的“星历表”。
罗塞特教授并不满足于仅对三个位置进行观测。由于天空格外明朗,因此在彗星的上升和下降阶段,他对这颗新星做了详细的记录,分别记录了这颗彗星的十个、二十个、三十个不同运动位置,不仅包括赤经(2),也包括赤纬(3),从而对这个飞速运动的彗星,做出了下面五点精确的总结:
一、关于彗星轨道平面和黄道平面,即地球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按一般规律这种夹角很大,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彗星与地球发生碰撞的可能。可是,目前情况却有很大不同,因为这两个平面现在是彼此重叠在一起的。
二、确定了彗星的升交点,也就是彗星的黄经以及彗星与地球轨道的交汇点。掌握了这两点,同时也就确定了彗星轨道平面在太空中的准确位置。
三、通过测算彗星近日点的赤经,因此寻找到彗星轨道中心轴所指的方向,因而也就基本掌握了彗星的双曲线轨道。
四、掌握了彗星的近日点,也就是彗星经过太阳附近时与太阳的最短距离,从而准确地掌握了彗星的全部双曲线轨道,因为彗星目前正是以太阳作为他运行轨道的焦点。
五、掌握了彗星的运行方向为逆行。相对于其他行星来说,这颗彗星目前正在远离它们,也就是说它的运行方向是自东向西的。
帕米兰·罗塞特经过确定之后,便开始着手计算彗星何日经过其近日点。由于这颗彗星目前尚未被人发现,他本想以自己的名字为它命名,但是几经犹豫后,他最后决定将它称之为“加利亚彗星”。随后,他兴致勃勃地开始起草一份学术报告。
当时,罗塞特教授是否已经判断出加利亚彗星可能要与地球相撞呢?
无疑,正是如此。对这一点,罗塞特教授是确信无疑的。
当罗塞特教授得出这一结论后,他简直可以说是欣喜若狂。啊!彗星将于12月31日深夜到1月1日凌晨与地球发生碰撞,那将会产生多么严重的后果,因为这颗彗星将与地球迎面相撞!
如果换了其他人,当事者一定会感到恐惧至极,然后迅速离开弗芒特拉岛。可是,帕米兰·罗塞特却不然,他在自己的岗位上安然不动,而且他也没有向外界透露他的新发现。报纸上报道说,欧洲和非洲上空乌云密布,天文学家因此无法对太空进行观测。他由此得出结论,世界上只有巴利阿里地区的天空才是晴朗的,所以只有他处在最佳位置,从而发现了这颗彗星。
事实正是这样。罗塞特教授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知道彗星将要与地球相撞的人。如果人们知道大难即将临头,恐怕早已经人心惶惶了。罗塞特教授留在弗芒特拉岛自有他的原因,根据他的观测,彗星与地球将在阿尔及利亚南部地区发生碰撞。由于这是一颗有着坚硬彗核的彗星,他希望能够亲眼目睹一下彗星与地球相撞时将是何等壮观的景象。
碰撞的结果大家都已经知道了。随着剧烈的震荡,罗塞特与他的仆人约瑟夫从此成了两个世界的人。当时,他昏了过去,醒来后发现小岛上只剩下了他一个人,也就是说,巴利阿里群岛的残存部分上只有他孤零零一个人了。
这就是他到彗星上来的全部经过。
最后,教授说道:“宇宙间从此发生了重大变化,比如东西方向发生了颠倒、地球引力大大减轻,等等。可是先生们,我并不像你们一样,认为自己还在地球上。不!地球带着月亮仍旧照着原路在太空运行,这次碰撞并没能让它发生任何改变。彗星只在它的表面轻轻擦过,带走了地球上几块很小的地方——这你们已经看到了。所以,这次碰撞的结果非常令人满意,没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当然,如果彗星不是从地球表面擦过去而是与地球直接相撞的话,我们恐怕早就成为这次灾难的牺牲品。当然,也不能排除彗星留在地球上的可能。不过,那样一来我们就不可能这么幸运地在太阳系遨游了。”
罗塞特教授对这次碰撞的后果是如此满意,以至于没有人敢提出不同的意见。只有本·佐夫鲁莽地说道:“如果彗星不是撞在阿尔及利亚,而是撞在蒙马特高地的话,高地一定可以顶得住。”
“蒙马特!”罗塞特叫道,“那不过是个小土包而已!彗星撞上去它肯定立刻粉身碎骨!”
“小土包!”本·佐夫也叫了起来,因为教授这句话无疑对他是一个极大的伤害,“我的蒙马特高地就像战场上的钢盔,绝对能顶得住彗星的撞击!”
塞尔瓦达克上尉赶忙出来化解,他一边厉声制止了本·佐夫,一边向教授解释他的勤务兵对自己的家乡蒙马特有一种特殊的偏爱。
本·佐夫只好闭口不言了,但是他决不能原谅罗塞特教授对他心爱的家乡蒙马特进行如此的诬蔑。
此时此刻,大家所关心的是加利亚彗星的未来。彗星与地球相撞后,罗塞特依然在继续自己对加利亚的观测。那么它现在正沿着一条什么样的轨道在太空运行呢?它需要多长时间才能环绕太阳一周?船长助理普罗科普小心翼翼地向罗塞特教授提出了这两个问题。
“先生,”教授答道,“在这次碰撞之前,我已经对我这颗彗星的运行轨道做了大量测算,但碰撞之后还得重新测算。”
“为什么,教授先生?”普罗科普惊讶地问道。
“因为地球的运行轨道没有发生变化,并不代表加利亚的运行轨道也不会变。”
“这就是说加利亚的运行轨道是由于碰撞发生了变化?”
“是这样,”教授答道,“你要明白,我原来对它进行过相当精确的测定,后来不得不一切重新开始。”
“那么,你已经确定了它的新轨道?”船长助理普罗科普迫切地问。
“是的。”教授毫不犹豫地答道。
“那么,你应该知道……”
“先生,情况是这样的:加利亚于今年1月1日凌晨两点四十七分三十五又五分之三秒在其升交点与地球相撞。1月10日穿过金星轨道,1月15日到达近日点。随后,它又重新穿过金星轨道于2月1日越过降交点。2月13日,它穿过火星轨道,3月10日进入小行星区域,并把耐丽娜抢过来作为自己的卫星……”
“我们知道这些情况,亲爱的老师,”塞尔瓦达克说道,“自从我们见到那些字条我们就明白了,可是这些字条没有署名和出处。”
“在这个彗星上,难道你们怀疑除了我之外,还会有第二个人能够观测出这些记录?”罗塞特教授自豪地说。
“我们当然不会怀疑。”铁马斯彻夫伯爵郑重地答道。
可是,罗塞特教授对加利亚的未来却只字未提。关于这个问题,他似乎在有意回避。船长助理普罗科普正要继续追问下去,塞尔瓦达克上尉认为对付这个古怪的老人应该有些耐心,因此他转开话题问道:“老师,你能不能告诉我们,经过这么大的碰撞,我们为什么没有受到很大的震动?”
“这最简单不过了。”
“你是不是这样认为,地球这次与彗星发生碰撞,除了个别地方被撞离地球之外,其他方面对地球自身并没有造成什么伤害,尤其是它的自转轴并没有因此受到任何影响?”
“这的确是我的看法,塞尔瓦达克上尉。”罗塞特说道,“我的结论是基于以下理由:地球当时的速度为每小时115200公里,彗星则是以每小时228000公里的速度运转。那么,这和一列火车正以每小时344000公里的速度撞上一个障碍物有什么分别呢?你们自己完全可以想象其结果。这颗彗星有着无比坚硬的彗核,它对地球的冲击就好像从近处对着一块玻璃发射了一颗子弹一样,彗星穿过了地球却并没有对地球造成任何的危害。”
“的确如此,”塞瓦达克说,“或许,事情就是这样……”“毫无疑问!”罗塞特斩钉截铁地说道,“因为加利亚是斜着穿过地球的表层,反之,如果它是垂直撞上去,很可能就会撞得很深,那后果就难以想象了。那样,包括蒙马特高地之类的山脉肯定会被夷为平地。”
“教授,你怎么可以这样说!”本·佐夫大叫起来,好像彗星突然撞在了他的蒙马特高地上。
“闭嘴,本·佐夫!”塞尔瓦达克上尉说道。
现在,面对这些无可辩驳的事实,艾萨克·哈克哈伯特也不得不相信了。他走到罗塞特教授身旁,阴沉着脸问道:“教授先生,我们还能返回地球吗?要是有可能,什么时候才能回去呢?”
“你们这么快就想回去?”罗塞特教授问道。
“先生。”这时,普罗科普插了一句,“艾萨克刚才提出的问题,我想从科学的角度对它提出疑问。”
“请说吧!”
“你刚才说加利亚的双曲线轨道已经改变。”
“毫无疑问。”
“那它的新轨道是不是抛物线呢?如果是抛物线的话,我们将被加利亚带到无限遥远的太空中,那么返回地球的希望可就成了泡影。”
“不,不是抛物线。”罗塞特说。
“那么它现在走的是椭圆形轨道吗?”
“是这样。”
“加利亚的轨道平面仍同地球轨道平面重叠在一起吗?”
“对。”
“如此说来,加利亚已经成为一颗周期彗星了?”
“对。而且是一个短周期彗星。关于它环绕太阳一周所需要的时间,如果把木星、土星和火星的引力对其产生的影响全部计算在内,那么它环绕太阳一周将需要整整两年的时间。”
“那么两年之后,”普罗科普兴奋地叫了起来,“它将再次在原来相撞的地点与地球碰面了?”
“是的,先生。不过这真不是一件妙事。”
“为什么?”塞尔瓦达克上尉惊讶地问道。
“先生们,”帕米兰,罗塞特跺着脚说道,“我们在这里多么好啊,如果按照我的心愿,加利亚永远也不要返回地球了。”
————————————————————
(1) 比约(1774-1862),法国天文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
(2) 赤经,天文学名词。指赤道坐标系的经向坐标,过天球上一点的赤经圈与过春分点的二分圈所交的球面角。天球上相当于地球经线的线,通过天球两极并与天赤道垂直。赤经计算的起点为春分点,春分点是太阳在每年的春分(3月21日前后)所处的位置。
(3) 赤纬,从天赤道沿着天体的时圈至天体的角度称为该天体的赤纬。以天赤道为赤纬0度,向北为正,向南为负,分别从0度到90度。
上一章:第二十七章 彗星 | 下一章:第二十九章 学生几乎侮辱了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