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三章 莫尔菲准将、奥利菲特少校以及他们的士兵
上一章:第十二章 遵从上帝的意愿 | 下一章:第十四章 紧张的对峙随着一个意外而结束 |
亲们,电脑与手机端都用www.xiuluoxiaoshuo.com打开访问,非常方便,一定要记住哦。
“如果你许可,我可要吃你的象了。”陆军准将莫尔菲说道。在经过两天的犹豫和长时间的思索后,他终于决定走这步棋。
“我许可,因为我没有办法阻止你。”奥利菲特少校盯着棋盘,无可奈何地回答。
这一幕发生在2月17日上午——旧历。奥利菲特少校冥思苦想了整整一天,才想出一步棋来对付莫尔菲准将。
这是一场四个月前开始的棋局,但如今两位对手才走了二十步。杰出的国际象棋大师菲利多曾经说过,不会使用小卒子的人——他把小卒子称作“象棋的灵魂”,称不上一位高明的棋手。准将和少校都很赞同这种观点,因此对于每一个棋子,他们都要经过深思熟虑才会挪动,决不会盲目地胡乱摆布。
奥利菲特少校和莫尔菲准将都是英国军官。既然命运将他们遗留在这个地方,他们也无所事事,只有每天靠象棋来消磨时光。
他们的年龄都在四十岁左右,都是棕色的头发,脸上的络腮胡子一直长到耳根,非常英武。他们常年身穿军服,性格都十分沉稳,并为自己是英国人而感到无比自豪。他们盲目排外,认为只有他们这些盎格鲁-萨克逊人种才是用特殊材料制作的。他们目空一切,除了自己的国家,他们什么都看不上眼,因此无论走到哪里,就算是到了远离英国数千公里的地方,他们仍然自命不凡,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他们随时准备把所有的地方变成英国的殖民地。如果可能的话,他们大概会跑到月球上去开发他们的殖民地。
地球上发生的这场大难并没有让他们感到格外担忧。灾难发生的时候,他们正驻守在一座大山上,和他们在一起的还有几百名官兵。灾难发生后,他们发现幸存者除了他们俩之外,还有十位士兵以及他们的仆人吉尔克。如今,这座山峰已经变成了一个孤岛,环绕四周的是茫茫大海。
对于这场奇怪的灾难,少校只是无关痛痒地说了一句:
“啊,这可真是一件怪事!”
“的确,是很奇怪。”准将不以为然地附和道。
“我相信我们的国家一定会平安无事。”
“我也这样认为。”
“他们会派船来接我们的。”
“当然。”
“我们只需要等待就可以了。”
“完全正确。”
即便他们不这样想,要离开这座小岛也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只有一条很小的小船。他们所在的陆地,已经在顷刻间变成了一座孤岛,目前他们只能等待英国政府派遣船只来接他们。除此之外,再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不过,他们的口粮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小岛上储备了足够的粮食,可以供他们十三个人吃上十年。当然,如果再有一些咸牛肉、啤酒和白兰地,那就更能使他们感到惬意了。
对于宇宙间发生的变化,比如东西方向的完全颠倒、地球引力的减弱、白天和夜晚的时间缩短了一半,以及地球的自转轴发生了倾斜,如今正在沿着一条新的轨道在太阳系运行等等,他们并不是没有发现,但是他们却稳如泰山,没有丝毫的慌乱迹象。他们重新摆好因大地震而被震倒的棋局,又开始从容不迫地继续他们的对弈。不过,现在的棋子已经变得很轻,根本站不住,尤其是“王”和“后”,这两个棋子体型很大,动不动就会倒下。他们两个人费了好大力气,终于让这些用象牙制作的小棋子在棋盘上稳稳地站住了脚跟。
至于那十名被围困在岛上的士兵,他们同他们的上司一样,对于宇宙间的变化丝毫不以为然,而且他们还向上司提出过两点要求。
就在灾难发生后的第四天,皮姆下士曾代表大家求见两位上司。
两位军官同意接见他们。皮姆下士带着其他九名士兵走进莫尔菲准将的房间,发现两位上司正兴致勃勃地厮杀在棋局中,于是他们恭恭敬敬地站在两位上司面前。
两位军官放下了手上的棋子。
“你有什么事,皮姆下士?”莫尔菲准将抬起头来问道。
“向准将提一下有关薪俸的问题,然后再向少校提一下有关伙食的问题。”
“你先谈第一个问题。”莫尔菲准将做了一个同意的手势。
“长官,”皮姆下士说,“白天的时间现在已经缩短了一半,我们的薪俸会不会减少?”
这个问题提得很突然,莫尔菲准将思考了一下,觉得他问得非常必要。然后,他转向奥利菲特少校,他们彼此交换了一下眼色,说道:
“皮姆下士,你们的薪俸是按照天数计算的,无论这一天是长还是短,你们仍然可以继续领取原来的薪俸。我们英国是个富有的国家,足够支付士兵的薪俸。”
“好啊!”十位士兵齐声答道。他们的欢呼声丝毫没有超过“谢谢长官”所需要的音量。
然后,皮姆下士转向奥利菲特少校。“你的第二个问题是什么?”奥利菲特少校看看这位下级军官问道。
“长官,”皮姆说,“白天的时间现在缩短了一半,我们应该吃两餐,还是像过去一样继续吃四餐?”
少校想了一下,然后向莫尔菲准将递了一个赞许的眼色,他的意思是说下士真是一个有头脑的小伙子。随后,他说道:
“按照我们军队的规章制度,不应该由于环境的变化而发生任何变动。你们仍可以每天吃四餐,也就是一个半小时吃一次饭。我们的国家很富有,完全可以供应士兵的饮食。”
“好啊!”十位士兵齐声说道。他们第二次的欢呼充分表达了他们内心的满足。
随后,由下士带领十位士兵,转身迈着整齐的步伐,退出了准将的房间。
在目前这种处境下,他们完全寄希望于英国政府是正确的,因为英国政府决不可能丢下他们不管的。但是,在他们焦灼的等待中,援救人员至今还不见踪迹。或许,这是由于政府目前正在忙于处理一些极为重要的事情,或者有可能住在北部的人,现在还不知道南方发生的巨大变化。
不过,按照旧历计算,从去年12月31日夜间算起,已经四十九天过去了,至今却不见一艘英国船只的影子。这一带的海岸原本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域之一,如今却看不到一艘船只的样子。对于目前这种异常情况,两位军官和他的士兵们依然沉着镇定,没有显露出丝毫不安。同往常一样,大家都安心地守卫在自己的岗位上。准将和少校也常常去检查士兵的工作。他们对这种闲适的生活感到十分满意,因此似乎一天天胖了起来。
总之,他们在这个小岛上过得非常安心。
准将和少校志趣和性情相投,因此他们在任何方面的配合都很默契。况且,这些英国人只要一离开自己的国家,便减少了很多束缚,再也不必像在国内时那样装出一副一本正经的样子。
他们对于那些失踪的官兵,也常常会产生怀念之情,但也仅仅是怀念而已。那场意外的灾难发生前,他们有1195人,现在却只剩下了13人,也就是说有1182人消失得无影无踪。当然,他们已经把这起不幸事件写进了报告中。
我们在前面已经提到过,这个小岛原来是一座大山,海拔2400米。这个小岛似乎是这一带海域唯一的落脚点,但也不能完全这么说,因为再向南大约20公里,那里还有一个类似的小岛。那个小岛正是大山的余脉沉入海底后形成的。
那个小岛有人类居住吗?灾难发生后有没有人逃往那里避难呢?在下棋的间隙,两位军官也时常会思考这个问题。他们非常重视那个小岛,因此在一个晴朗天气,他们乘坐着小船,前往那个小岛观察了一番。在那里,他们停留了一天半的时间才返回自己的驻地。
他们去那里是出于仁慈,还是有什么其他目的,谁也不知道。他们采取的是单独行动。回来后,他们对那里的情况只字不提,甚至连皮姆下士对此都一无所知。不过,皮姆下士仍从他们的一些表现中看出,他们对这次小岛之行很满意。
为此,奥利菲特少校起草了一封信,然后再由莫尔菲准将签名,盖上第三十三团的印章,他们只能等到第一艘船只经过小岛附近的时候,请他们带出去。信封上的地址是:
海军上将费尔法克斯
英国海军大臣
大不列颠联合王国
可是,海面上始终没有一艘船只出现,因此直到2月18日,那封信都无法由小岛上发出。
这天早晨,莫尔菲准将醒来后对奥利菲特少校说道:
“今天是让每个英国人都感到激动的节日。”
“一个伟大的节日。”
“我不知道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庆祝一下,”莫尔菲准将又说,“目前我们的环境虽然很特殊,我们两名军官和十名士兵是否仍应该庆祝大不列颠女王的诞辰日(1)呢?”
“我认为应该这样。”奥利菲特少校说,“如果女王至今还没有派人来接我们,这一定是因为她还没有想出一个合适的方法。”
“完全正确。”
“你要不要来一点波尔图酒,奥利菲特少校?”
“非常乐意,莫尔菲准将。”
这种葡萄酒似乎是专门为英国人准备的,非常适合大不列颠的口味,因此深得伦敦人的喜爱。
“那么,好了,”准将说道,“就让我们按照规矩,行军礼庆祝吧!”
“对,按照规矩!”少校回答。
随后,皮姆下士被叫了过来,可是他的嘴唇依然惦记着早上那瓶打开的白兰地。
“皮姆下士,”准将说道,“按照旧历,今天是2月18日。”
“是的,长官。”下士答道。
“也就是女王陛下的生日。”下士严肃地行了一个军礼。
“皮姆下士,”准将继续说道,“你去准备一下。按照惯例,鸣放二十一响礼炮。”
“是,长官!”
“还有!”准将说到,“要尽量小心,不要误伤炮手。”
“是!按命令行事!”下士回答。
炮台里原来有很多门大炮,现在却只剩下一门27毫米的大口径炮。在一般情况下,鸣放礼炮用的都是小口径的大炮,可是目前只有这一门大炮,所以只好用它了。
皮姆下士通知了全体士兵,然后他们一起走到摆放着那门大炮的掩体内,将炮筒从射击孔伸了出来。然后,士兵们搬来了鸣放礼炮的炮弹。当然,在鸣放礼炮之前,他们需要取下炮弹的弹头。
莫尔菲准将和奥利菲特少校出场了,他们身穿节日礼服,头戴装饰着羽毛的帽子。
炮手们按照规定将炮弹放进炮膛,然后立刻响起了令人愉快的轰鸣声。
下士遵照准将的命令,小心翼翼地操作着大炮,严防从炮膛喷出的烈焰将炮手烧伤,因为这样的事故在过去鸣放礼炮时经常发生。
这次却没有发生任何意外。
不过,没有发生事故也是有原因的,因为自从灾难发生以来,空气变得异样稀薄,火药燃烧后喷发的热浪并没有造成振耳欲聋的轰鸣,以前那种常常在山谷中回荡不绝的隆隆声再也听不到了。这使两位军官觉得很是扫兴,因此他们产生了一种严重的挫败感。
礼炮已经放了二十响,正当士兵们要放第二十一响的时候,莫尔菲准将忽然做了一个手势,让炮手们停了下来。
“这是最后一颗炮弹了,”他说道,“把它放上弹头,我要看看这门大炮现在到底能射多远。”
“有必要试试,”少校附和道,“下士,你听到了吗?”
“遵命,长官!”皮姆下士答道。
一名炮手立刻拉来一辆炮车,车上放着一发带有弹头的炮弹。这颗炮弹的重量大约有100公斤,它射程通常为4公里。如果用望远镜追踪炮弹发射的轨迹,可以毫不费力地看到弹头在地中海坠落的地方,并据此估算出这颗炮弹的射程。
炮弹推进炮膛后,为了便于达到最大射程,炮手将炮筒倾斜成42度。随着少校一声令下,炮弹瞬间炸开了。
“我的天!”准将大叫道。
“我的天!”少校也大叫起来。
两位军官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们站在那里,惊得目瞪口呆。
对于空中飞行物来说,由于地心引力的减小,炮弹瞬间飞得无影无踪,似乎飞到了地平线的另一边去了,就算用望远镜也无法追逐它的踪迹。
“射程超过了6公里。”准将说道。
“肯定超过了。”少校说道。
“难道是一种幻觉?”
炮弹的轰鸣刚一平息,一阵微弱的炮声便从大海那边传来。
两名军官和士兵们屏息听着,只听那边又传来了三声隆隆的炮响。
“一艘船!”准将说道,“如果真是船,一定是我们英国的船只!”
“它一定是听到了我们的炮声,才放炮回应我们的!”奥利菲特少校答道。
“但愿我们的炮弹没有击中那艘船。”皮姆下士低声说道。
半小时后,他们已经可以清晰地看见了一艘轮船的船身。船上的烟囱冒出的黑烟弥漫在天空。这是一艘纵帆船,正在飞速向他们驶来。船首飘扬着一面旗帜,但目前还无法看清它标明的国籍。
莫尔菲和奥利菲特一面紧盯着望远镜,一面挥手向纵帆船致意。
可是,他们的望远镜突然放了下来,两位军官彼此对望,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俄国的国旗!”
的确,一面白底绣着一个蓝色十字的俄国国旗正高高地飘扬在纵帆船的桅杆上。
————————————————————
(1) 按照英国人的习惯,英国国王的生日为英国人的国庆日。
上一章:第十二章 遵从上帝的意愿 | 下一章:第十四章 紧张的对峙随着一个意外而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