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部 高空遇险 第二章
上一章:第一部 高空遇险 第一章 | 下一章:第一部 高空遇险 第三章 |
亲们,电脑与手机端都用www.xiuluoxiaoshuo.com打开访问,非常方便,一定要记住哦。
南北战争中的事——叫赛勒斯·史密斯的工程师——吉丁·史佩莱——叫纳布的黑人——叫潘克洛夫的水手——会合于深夜——出发后的暴风雨
谁也不会想到,被暴风弃置在岸上的那几个人,压根就不是什么职业的或者业余的气球飞行员,而是一群英勇豪迈的战俘,因此,为了逃脱出来,他们才会想到如此奇异大胆的主意。
他们有数以百次险些就要从破裂的热气球上掉到惊涛骇浪里,真是九死一生。可上天就这么别有用心地将他们的生命保留了下来,并且帮助他们在3月20日那天成功逃出了里士满。在南北战争的时候,里士满曾是南方的要地,尤里斯·格兰特将军所统帅的军队正包围着那里。在他们逃出了里士满之后,在空中经过了五天的行程,到如今,他们离开那弗吉尼亚的首府已经有7000英里了。
下面说说这帮战俘们的逃跑经历吧:
时间在1865年的2月份,格兰特将军为了取得胜利,准备出奇兵攻下里士满,结果不仅没有成功,他的几个军官还成为了敌人的俘虏,被关押在了里士满城内。联邦参谋部的赛勒斯·史密斯是这些人中最出色的一个。他来自马萨诸塞州,是一位学者,知识广博,在战争里他曾接受政府的任命担当起在战略上至关重要的铁路管理工作。他今年大概四十五岁了,长得骨瘦如柴。他头发很短,那一小撮胡子倒是很浓,不过都已经变得灰白,是个地地道道的北方人。他有个很端正的脑袋,一双眼睛很有神,嘴巴的形状看起来挺庄严,好像生下来就是为了做勋章上的图案似的。从外表上看,激进派学者的身份倒是很适合他。正如同一个出身行伍的将军一样,他是从操持锤子和斧头做到工程师的,他脑子灵活,心灵手巧,还拥有一身强健的肌肉。他还拥有活动家和思想家的双重身份,没有什么事能够难得倒乐观向上的他。他还去过很多地方,了解很多事情,不论什么样的紧要关头,他总是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的信心和顽强的意志,做到随机应变。他的座右铭是:“就算已经没有成功的希望,我们也能够接受任务,坚韧不拔。”这是十七世纪奥兰治的威廉(1)的话。
赛勒斯·史密斯就是勇敢的象征。南北战争的每次战役中都能看到他的身影。自从在伊利诺斯州毛遂自荐投靠尤利斯·格兰特的军队后,史密斯跟随着格兰特将军转战帕蒂尤卡、贝尔蒙特、匹兹堡等地,在围攻科林斯、吉布森港、黑河、查塔努加、威尔德尼斯、波托马克等战役中英勇作战,好几次都险些成为阵亡将士中的一员,格兰特将军总是喜欢说“我决不计算我的伤亡”,显然,作为格兰特将军的得力战将,他并未辜负格兰特将军的训导。但是他很幸运,直到在里士满战场上受伤被俘之前一直都平安无事。而与史密斯同一天被俘的还有一位重要人物,是奉命跟随北军做战地报道的吉丁·史佩莱,他是《纽约先驱报》的通讯记者。
在英、美的新闻采访员中,吉丁·史佩莱赫赫有名,他致力于采访到正确的消息,不论将要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他都会在最短的时间内把确切消息发送给自己的报刊。联邦的很多报纸都有着强大的实力,《纽约先驱报》就是如此,这些报刊的通讯记者就是它们的代表。吉丁·史佩莱无疑是这些人中的佼佼者,他精明能干,精力旺盛,遇事机敏,喜欢开动脑筋思考问题,而且到过世界各地。他既是士兵也是艺术家,他在与人交谈时充满热情,做出行动时则坚决果断,疲惫和危险都不能阻止他的脚步,他既是为了自己去采访新闻,也是为了报刊。他总是能够先于别人得知那些新鲜奇特的、未经公诸于众的、他人尚不了解也无法得知的东西。作为一个战地记者,他浑身是胆,总是能够穿梭于枪林弹雨中进行采访写稿,对于他来说,“危险”就是最好的报道资料。
在每次战役的最前线,都能够看到他一只手拿着左轮枪,另一只手拿着笔记簿,他的铅笔从来没有因为葡萄弹而颤抖。他喜欢写简短有力、简明扼要的报道,绝不会像有些人那样喜欢搜肠刮肚地没话找话,以致经常需要没完没了地打电报。可这并不代表他没有幽默感。他在黑河的战斗结束之后,就决心不惜一切地占据电报局窗口向报刊报道战斗的结果(2),在拍发完了报道黑河战斗的电报以后,为了拖延时间,他接着花费两个小时拍发《圣经》的前几章,为此付出了两千美元,但《纽约先驱报》却抢先登出了黑河战斗的新闻。
已经四十来岁的吉丁·史佩莱身材高大魁梧,面庞上长着淡红色的胡须,变化迅速的视线里透着坚定与活泼,这是一双可以将所有景象一览无余的眼睛。强健的体格让他如同一根被冷水淬硬了的钢筋,能够适应各种各样的气候。
已经担任《纽约先驱报》通讯记者有十年的吉丁·史佩莱不但文笔出色,而且擅长绘画,他的通讯和插图大大充实了报刊的内容。就在被俘之际,他还在记叙战斗的经过,描画当时的场景,手上的笔记簿写着他被俘前的最后一句:“南军的一个士兵正拿枪对着我,但是……”但是,那个南军的士兵没有打中他。运气似乎总是伴随在吉丁·史佩莱的身边,即便是这样近在咫尺的危险也没有让他受任何伤。虽然此前从未谋面,一起被押到里士满的赛勒斯·史密斯和吉丁·史佩莱对彼此早已慕名已久。工程师的伤痊愈得很快,在养伤期间,他得以认识了这位大名鼎鼎的通讯记者。他俩成为了好朋友。过了不久,他们产生了一个共同的想法,就是要逃出里士满,回到格兰特的军队里,继续为联邦的统一而战斗。
他们总是在市镇里到处溜达,寻找着能够逃跑的任何机会,可是里士满的戒备非常森严,想要逃出去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但始料未及的是,史密斯居然在里士满遇到了他昔日的仆人——一个对史密斯绝对忠诚的人。他是个黑人勇士,出生于史密斯的家里,他的父母也是奴隶。可史密斯不论在信仰上还是道义上都反对奴隶制,因此给予了他自由。这个获得了自由的黑人,不愿意离开他的主人,甚至愿意为自己的主人付出生命。他三十岁上下,健壮、活跃、聪明、伶俐、温和,偶尔还显现出天真的一面,平常总嘻嘻哈哈的,勤奋而诚实。他名叫纳布加尼察,人们总是称呼他为纳布。
纳布之所以未作犹豫就离开马萨诸塞,并凭借着自己的机敏和智慧来到里士满,就是因为他听说了自己的主人在里士满被俘,于是冒着生命危险潜入了这座被围困的城市。终于找到自己的主人时,纳布高兴极了。史密斯在这个时候见到纳布,喜悦之情也是溢于言表。
虽然纳布可以进入里士满,但是要想再出去可就不那么容易了。关押在里士满的北军战俘都被严格看守着,插翅难逃。要想成功脱逃,除非得到天赐的良机,可这种机会不会平白无故地出现,更不是谁都能创造出来的。
这时候,格兰特将军虽然代价惨重地赢下了匹兹堡战斗的胜利,并且继续作战,但是在里士满战线上,他和巴特莱军队联手合攻也没有取得胜利,里士满的北军战俘们的获释看起来仍然是遥遥无期。
通讯记者无法容忍这样枯燥乏味的囚禁生活了,在这样的生活里,根本没有什么值得他记录下来的事情。于是他开始费尽心思地琢磨一件事情——不管用什么方法,都要逃出里士满。可在依然持续的围困中,他无论用什么办法,都不能跨越那重重障碍。被南军俘虏的战俘想逃回格兰特军中继续征战,而身陷孤城面对城外北军重围的南军士兵也急切地希望和大部队取得联系,约拿旦·福斯特就梦想着逃出围困,寻找南军。被俘的北军被南军囚禁着,而南军也出不了城,因为城外是北军设下的天罗地网。孤守城池多日的里士满的总督很想和李将军取得联系,以期李将军能够增派援军来解除北军的围困。约拿旦·福斯特听闻后即心生一计,提议乘坐热气球越过重围,抵达南军大部队的营地。
这个计划随即被总督批准,然后根据福斯特的需要制作了一个热气球,并选拔了五个人做他的助手。这些即将从天上飞跃北军重围的勇士,携带了武器以备降落时自卫,准备了干粮以备航程延缓时食用,一切都准备就绪。
预计的启航时间是3月18日。据飞行员的介绍,他们必须在夜间起飞,而且要借助和缓的西北风,这样只需要几个小时他们就可以到达李将军的营地。
可天有不测风云,原计划启航的那天晚上,吹得并不是什么和缓的西北风。就在他们整装待发的18日,和缓的风已经变成了飓风。风越来越猛烈,乘客和热气球在这样恶劣的天气里恐怕很难飞到李将军的营地,倒是有可能白白送掉自己的性命,福斯特无可奈何,只得另择时日动身。
困守在城里的人们都渴盼着暴风缓和下去,热气球已经灌足了气,被固定在里士满的广场上,只要风势减弱,就可以随时启航。
可是两天过去,糟糕的天气仍然没有什么改观。被固定在地上的热气球反而因为风暴猛烈的冲撞显得岌岌可危,别说起飞,要保护它都非常困难。
到20日的早晨,风暴愈加猛烈,热气球根本不可能起飞。
就在这一天,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在里士满的一条大街上叫住了工程师赛勒斯·史密斯。叫住史密斯的人名叫潘克洛夫,年纪大概在三十五岁到四十岁。他身强体壮,皮肤黝黑,面庞英俊,一双眼睛炯炯有神。潘克洛夫来自美国北方,是个水手,他周游过各大洋,经历过各种各样的探险,只长双腿不长翅膀的一切生物所能够碰到的遭遇他都曾亲身遇到过。由此就可以看出,他任何时候对任何事都无所畏惧,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谁也不能吓倒他。潘克洛夫在年初因处理事务带着一个新泽西的男孩子来到里士满,男孩才十五岁,是个孤儿,父亲曾是潘克洛夫的船长,潘克洛夫对这个男孩视如己出。潘克洛夫没有能在围城之前离开这里,等到他发觉自己陷于孤城之中时,万分沮丧。他决定想办法逃出这座城,向困难低头不是他的作风。他早就听闻大名鼎鼎的赛勒斯·史密斯是个坚强的男子汉,他也了解这位工程师军官在囚禁中的苦闷。所以他找到了史密斯,并且毫不隐讳地跟工程师说:“史密斯先生,你在里士满有没有待够呢?”
史密斯迟疑地看着眼前与他说话的人,对方随即低声补充:“先生,你准备离开这里吗?”
“什么时候?”史密斯的这句话几乎是脱口而出,他还没有看清眼前的这个陌生人到底是谁。但是当他用敏锐的眼光端详了水手爽朗的脸孔之后,他就确信了这是个诚实牢靠的人。
“你是什么人?”史密斯的问话简短直接。
潘克洛夫就向史密斯介绍了一下自己。
“好吧,”史密斯说,“你有什么计划帮我们逃出这里呢?”
“广场上的那只热气球,它放在那里什么都干不了,分明是上帝为我们预备下的……”
不用水手再说什么了,工程师就明白了他的意思。史密斯一把抓住潘克洛夫的手臂,把他带到自己住的地方。水手在那里说出了他的计划,是个简单的计划,除去生命危险其他的事情根本不用担心。是的,到处是肆虐的风暴,可这并不能难倒像赛勒斯·史密斯这样精明能干的工程师,他当然知道如何操纵热气球。其实就潘克洛夫而言,如果他的飞行技术能跟航海一样熟练,他早就不加犹豫地带着他的小朋友赫伯特出发了。他是个喜欢在惊涛骇浪里冒险的人,风暴根本不能够阻挡住他。
在水手讲话的过程中,史密斯一直沉默地倾听着,他的眼中闪耀着满意的光芒。渴盼已久的机会终于到来,他当然不能坐失良机。但必须承认的是,这个可行的计划非常凶险。在他们走近停着的热气球、爬上吊篮、割断系着吊篮绳索的过程里,夜间的岗哨很有可能发现他们,并把他们击毙。当然,他们也有希望取得成功,要是没有这场风暴那么一切就好办了!可是说归说,要是没有这场风暴,热气球早已搭载着福斯特和他的助手启航,这样千载难逢的机会也就不会落到他们面前了。
“我不是只有一个人。”最后,史密斯说。
“还有几个人?”水手问。
“我的朋友史佩莱和仆人纳布两个人。”
“那你们一共三个人,”潘克洛夫说,“加上我跟赫伯特一起是五个人,热气球一共能承载六个人……”
“没有问题了,我们一定要离开这里!”史密斯坚决地说。
史密斯所说的“我们”包括着史佩莱,因为他知道通讯记者不是一个胆小如鼠的人。果然,史佩莱完全同意这个计划,可他也在心里感到惊奇,为什么这么简单的方法自己从前竟然没有想到。至于纳布,他追随他的主人,不管去什么地方。
“那么,史密斯先生,”潘克洛夫说,“今天晚上都到那里去集合。”
“时间就定在晚上十点,”史密斯回答,“上天保佑,但愿在我们离开之前,风暴依然像现在一样。”
与工程师匆匆告别的潘克洛夫,回到了他的寓所。独自留在那里的年轻人赫伯特,知道水手的计划,他急切的盼望着潘克洛夫向工程师提议后得到的结果。就这样,这五个意志坚定的人准备到暴风雨里去碰碰运气了!
“史密斯先生,你在里士满有没有待够呢?”
暴风并没有丝毫的减退,约拿旦·福斯特和他的助理们都不愿意在这样糟糕的天气状况下启航。
这一天显得很漫长。工程师只担心在猛烈的大风的撞击下,那系在地面上的热气球会经受不住而被撕成碎片。几个小时里,他一直在几乎空旷无人的广场上对着这个飞行工具来回踱步。潘克洛夫也来到了广场上,双手插着衣袋,不时打着呵欠,就像是个没有办法消磨时间的人,其实他跟他的朋友想的一样,生怕气球会有所损坏,或者会因为绳索被风吹断而被风卷到天上去。
天色渐晚,四周显得有些昏暗,乌云般的大雾在地面上弥漫,雨伴着雪从天空落下来,气候很冷。强烈的风暴似乎让对垒的交战双方处于休战状态,怒吼的狂风掩去了大炮的声音。城市的街道上杳无人迹。官方似乎也认为在这样恶劣的天气里,热气球是不可能会丢失的,所以觉得没有在广场上设岗的必要。俘虏们逃脱的有利条件都已经具备,但是,在狂风暴雨中所作的冒险尝试会为他们带来怎样的结果呢?
“糟糕的天气!”潘克洛夫头上那顶要被风卷走的帽子被他一拳压住了,“但是,成功必将属于我们!”
史密斯和他的伙伴们在九点半从不同的方向赶到广场,汽灯被狂风吹灭,一片漆黑笼罩了整个广场,使得他们几乎无法看清那似乎随时都有可能被吹倒在地的大气球。网索被系在沙囊上,便道的一个铁环里有一根结实的钢缆,吊篮就被钢缆穿着。五个俘虏在吊篮边会合,谁也没有发现他们,由于天色昏暗,他们甚至连彼此也看不见。
沉默的史密斯、史佩莱、纳布和赫伯特爬进吊篮,在里面各自坐下。在工程师的指示下,潘克洛夫将沙囊一一解开,几分钟以后,水手也爬进了吊篮。现在,只要工程师一声令下,解开系着气球的最后一道钢缆,他们就可以启航。
就在这时,一只狗突然跳进了吊篮里。这只叫“托普”的狗是工程师的爱犬。为了追随它的主人,这只忠实的畜生挣脱了身上的锁链。工程师想打发掉这份外加的重量,怕它会影响他们的上升。
“就带上这个可怜的畜生吧!”潘克洛夫说着就为了减轻吊篮的重量而扔掉了两袋沙土,然后把钢缆解开。气球向上升的时候是斜着的,因为起来的势头太猛烈,吊篮在两个烟囱上碰了一下,然后就无影无踪了。
在夜间,到处是怒吼着的飓风,工程师根本不敢向下降。等到拂晓,大地被浓雾遮蔽得什么都看不到。
他们在五天之后才从云朵的缝隙里看到了下方的一片汪洋。气球在猛烈风势的推送下,以让人无法置信的速度飞行。
大伙都知道:这五个在3月20日一起起飞的人,到3月24日被抛弃在远离祖国6000英里的荒凉海滩上时却只剩下了四个人,丢失掉一个人!丢失掉的这个人就是工程师史密斯,他们的领袖。所以一着陆,他们就连忙赶到海滩上去,准备展开救援工作(3)。
————————————————————
(1) 即威廉三世,1689-1702年英国的国王。
(2) 资本主义国家报刊的记者为了能够比其他报刊抢先发出消息,就会占据电报机,不断地拍发电报,让其他记者无法及时拍发出同一事件的新闻。
(3) 格兰特将军于4月5日攻陷里士满,平定了南方人的叛乱;联邦政府在南军退往西方以后取得了胜利。
上一章:第一部 高空遇险 第一章 | 下一章:第一部 高空遇险 第三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