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十七 李斯列传第二十七

上一章:卷八十六 刺客列传第二十六 下一章:卷八十八 蒙恬列传第二十八

亲们,电脑与手机端都用www.xiuluoxiaoshuo.com打开访问,非常方便,一定要记住哦。

李斯,是楚国上蔡人。年轻的时候,担任乡郡的小官吏,他看见办公处厕所中的老鼠吃着脏东西,每当有人或狗走近的时候,总是受惊害怕。李斯进入粮仓,观看仓里的老鼠吃着储积的粮食,住在大屋子里,却不会受到人或狗的惊扰。因此李斯就叹息着说:“一个人的贤能或不成才,好像老鼠一样啊,就在于自己处在什么样的环境罢了!”于是李斯跟荀卿学习帝王之道。

学业完成以后,李斯心想楚王不值得去效力,而六国都很危弱,没有可以为其建功立业的事,就想要向西到秦国去。李斯向荀卿辞别,说:“我听说遇到时机,就不要懈怠。现在正当大国争雄的时候,游说之士可以立功掌握实权。如今秦王想要并吞各国,称帝统治天下,这正是平民奔忙的时候,也是说客的好时机呀。处于卑贱的地位而不想办法改变的人,这就像禽兽只知道看到肉就吃一样,只是光有一副人的面孔而能勉强走路罢了。所以耻辱没有什么比地位卑贱更大的了,悲哀没有什么比处境穷困更大的了。长久处在卑贱的地位、困苦的境遇中,却还愤世疾俗,厌恶名利,自称与世无争,这就不是士人的实情了。所以我李斯就要往西游说秦王去了。”

李斯到达秦国的时候,恰巧秦庄襄王去世,李斯就请求担当秦国丞相文信侯吕不韦的家臣,吕不韦认为他贤能,任用他作侍卫官。李斯因此得到游说的机会。他游说秦王道:“平庸的人常常会失去良机。一个能成就大功业的人,就在于能趁有机可乘的时候,就忍心消灭对手。从前秦穆公称霸的时候,却终究没向东兼并六国,为什么呢?因为当时诸侯还很多,周朝的德望还没有完全衰落,所以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这五个霸王一个接一个的兴起,相继推尊东周王室。自从秦孝公以来,东周王室卑贱微弱,诸侯各国互相兼并,函谷关以东的地区形成了六国,秦国趁着胜利的形势逐渐征服六国,至今大概已有六个世代了。现在诸侯归服秦国,就好像郡县服从朝廷一样。凭秦国的强大,大王的贤明,就像扫除灶上的尘垢一样,完全可以消灭诸侯,成就帝王的大业,实现天下的统一,这是万世难逢的唯一时机呀!现在如果懈怠而不赶快着手,等到诸侯实力再度强盛起来,彼此互相联合订立合纵的盟约,那时即使有黄帝一样的贤能,也不能吞并他们了。”秦王政就任命李斯作长史,听从他的计策,暗中派遣有谋略的游说之士,带着金玉去游说各国诸侯。各诸侯国的知名人士,凡可以用钱财使他屈服的,就馈赠丰厚的礼物来拉拢他们;不肯接受的,就用锋利的剑刺死他们。秦王政先用李斯所献的离间诸侯君臣的计策,随后就派遣得力的将领前去进攻。秦王任命李斯作客卿。

这时候,正好有个韩国人郑国以开凿河渠灌溉田地为名,来秦国当间谍,不久被发现了。秦国的宗室大臣们都对秦王说:“诸侯各国来事奉秦国的人,大都不过是为他们的国君到秦国来游说,挑拨离间罢了!恳请大王把诸侯各国来的宾客们一律驱逐出境。”李斯也列入被驱逐的名单中。李斯就上书说:

我听说官吏们建议驱逐客卿,我私下认为这就错了。从前穆公寻求人才,西面从戎地求得由余,东部从宛地得到百里奚,从宋国迎来蹇叔,从晋国招来丕豹、公孙支。这五位先生,并不生在秦国,可是穆公任用他们,并吞了二十个国家,于是称霸西戎。孝公采用商鞅的新法,移风易俗,人民因此殷实兴盛,国家由此富足强大,老百姓乐于为国效力,诸侯也亲近归服。先后征服了楚国、魏国的军队,攻取千里的土地,直到今天,国家仍然太平强盛。惠王采取了张仪的计谋,攻下三川地区,西部并吞巴、蜀两地,北部收服上郡,南部攻取汉中,包围东夷各部,控制鄢、郢一带,向东占据成皋险关,取得了肥沃的土地,结果瓦解了六国的合纵联盟,使他们争着向西事奉秦国,功德一直影响到今天。昭王得到范雎为丞相,罢免了穰侯魏冉,驱逐了华阳君芈戎,加强了王室的权力,杜塞了权贵的私门,好像蚕吃桑叶一样逐渐并吞诸侯,终于使秦国成就了帝业。这四位君王,都是依靠客卿的功劳。由此看来,客卿有什么对不起秦国呢!假使这四位君王拒绝客卿而不加接纳,疏远贤士而不加任用,那么国家就没有富裕的实况,而秦国也没有强大的名声了。

现在陛下得到了昆山的美玉,拥有随侯的明珠、卞和的宝玉,垂挂着明月珠,佩带着太阿剑,骑着纤离马,树着翠凤旗,立着灵鼍鼓。这几件宝物,秦国一件也不出产,而陛下却喜欢它们,为什么呢?如果一定要秦国生产的才可以,那么夜光珠璧就不能用来装饰朝廷,犀角象牙器物就不能拿来欣赏玩乐,郑国、卫国的美女就不能住在后宫,等骏马也不该养在马棚里,江南出产的黄金白锡就不该使用,西蜀出产的丹青颜料也不能用了。如果用来装饰后宫、充作姬妾、使人赏心悦耳的都一定要出产在秦国才行,那么,宛珠装饰的簪子、嵌着玑珠的耳坠、绸绢制成的衣服、锦绣制成的饰物,就不会进献到面前,随时俗而美化、娇艳漂亮的赵国女子也就不会侍立在两侧了。再说敲击着瓦瓮坛,叩打着土酒樽,弹着竹筝,拍着大腿,呜呜地歌唱,来快活耳目的,才是地道的秦国音乐;而《郑声》《卫声》《桑间》《韶乐》《虞乐》《武舞》《象舞》等古乐曲,却是外国的音乐。现在舍弃了敲击瓦瓮坛叩打土酒樽而亲近《郑声》《卫声》,撤消弹竹筝而采用《韶乐》《虞乐》,像这样做是为什么呢?使眼前称心,适合观赏罢了!现在用人却不是这样,不问是非,不论曲直,不是秦国人就让他离开,是客卿的就驱逐他。这样做就是所看重的在于女色、音乐、珍珠、宝玉,而所轻视的在于人民。这不是用来统一天下、控制诸侯的策略啊!

我听说土地广阔粮食就充足,国家广大人口就众多,军队强盛士兵就勇敢。因此泰山不排斥土壤,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河海不拒绝细小的水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广;帝王不抛弃民众,所以能显扬他的盛德。因此土地不论四方,人民不分内外,一年四季充实美满,鬼神就会降临幸福,这就是五帝三王无敌于天下的原因啊!现在大王却要抛弃人民,去资助敌国,排斥宾客而让他们去服事诸侯,使得天下人才退缩而不敢面向西方,止步不再踏入秦国,这就是叫做“借兵器给敌人,送粮食给盗贼”啊!

物品不是秦国出产的,但值得珍贵的很多;士人不是在秦国生长的,但愿意效忠秦国的也众多。如今却要驱逐宾客去资助敌国,损害人民去加强仇敌,使得国内空虚而外部又与诸侯结怨,这样要求得国家没有危险,是不可能的。

秦王于是废除驱逐客卿的命令,恢复了李斯的官职,终于采用了他的计谋。李斯的官位提升到廷尉。经过二十多年,秦终于吞并天下,推尊秦王政为皇帝,任用李斯做丞相。又拆毁各郡县的城墙,销熔各地兵器,表示不再使用了。使秦朝的土地一尺也不分封,不立宗室子弟为王,不封功臣为诸侯,使以后没有战争的祸患。

秦始皇三十四年,在咸阳宫摆设酒宴,博士仆射周青臣等人在宴会上颂扬始皇的武威盛德。齐国人淳于越进谏说:“我听说殷代、周代的王位继承了一千多年,他们都分封宗室子弟和功臣,作为自己的辅翼力量。现在陛下虽拥有天下,而宗族子弟却只是平民。一旦出了像篡乱齐国的田常、瓜分晋国的六卿这类祸患,将靠什么来拯救危亡呢?办事不借鉴古代的经验,而能维持长久的,我没有听说过。现在周青臣等人居然还当面阿谀奉承,使陛下又有过失,他们并不是忠臣。”秦始皇把这个奏议交给了丞相李斯处理。李斯认为他的说法很荒谬,废弃他的言辞而不用,就上书说:

古时候天下分散混乱,没有谁能统一,因此诸侯同时兴起,人们说话都是借古讽今,矫饰虚言来混乱事实。人们都以为自己一派学说最好,并用来否定朝廷建立的法令制度。现在陛下已经统一天下,分辨了是非黑白,而天下共同拥立皇帝一人之尊;可是各家学说却在一起非议朝廷的法令制度,听说朝廷的法令一颁布,就各自根据自己的一套学说来议论它。在官府里就口是心非,在官府外就道听途说。以非议君主来扬名,以异常志趣为高明,率领群众来诽谤朝廷。这种情况如果不禁止,那么君主的威势就会从上下降,而私人的党羽就会在下面形成。禁止这种情况才利于朝廷。我请求:凡是有收藏《诗》《书》、诸子百家著作的,都要清除、销毁。从命令下达起满三十天还没销毁的,受黥刑,并充当筑城劳役的城旦。不用销毁的是医药、占卜和种植这样的书籍。如果有想学习法令的人,用官吏为师,不得私相授受。

始皇认可了李斯的奏议。没收烧毁了《诗》《书》和诸子百家的著作,来使百姓变得愚昧无知,使天下无法再借古讽今。修明法制,制定律令,都是从秦始皇开始的。统一文字,修建离宫别馆遍及全国。第二年,始皇又巡视天下,对外平定了四方少数民族。李斯都从中付出了心力。

李斯的大儿子李由担任三川郡的郡守,几个儿子都娶了秦公主,女儿们也都嫁给秦皇族的子弟。有一次,三川郡守李由请假回咸阳,李斯在家里大摆酒宴,文武百官都前往祝贺,他家门前的车马数以千计。李斯不禁长叹说:“唉!我曾听荀卿说过‘事物禁忌太过分’。我李斯原是上蔡的一个平民,街道里的普通百姓,皇帝不知道我才能浅薄,竟把我提拔到这个地位。当今作为臣子,地位没有谁处在我之上的,我可以说是富贵达到极点了。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必然衰微下来,我不知道将来的归宿在哪里呢!”

秦始皇三十七年十月,始皇出游到会稽山,沿海而上,往北到达琅邪山。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兼着掌管符玺令的事务,也都随从皇帝出巡。始皇有二十多个儿子,长子扶苏因为屡次直言劝谏皇上,始皇就派他去上郡监督军队,蒙恬担任将军。始皇的小儿子胡亥最得始皇的宠爱,请求跟随出巡,始皇答应了他。其余的儿子都没能随从。

这年七月,始皇到达沙丘,病得很重,便让赵高写信给公子扶苏说:“把兵权交给蒙恬,到咸阳参加丧礼以便安葬。”信已封好,还没有交给使者,始皇就去世了。书信和玺印都在赵高那儿,只有皇子胡亥、丞相李斯、赵高以及始皇所宠幸的五六个人知道始皇去世了,其余群臣都不知道。李斯认为皇帝在外面去世,朝廷又没有正式确定太子,所以封锁消息。把始皇的尸体安放在既通风又隐蔽的“辒辌车”中,百官报告政事和进献食物都像平常一样,宦官们就假托始皇的命令,从辒辌车里批准百官所上奏的政务。

赵高便扣留了始皇给扶苏的玺印和书信,并对胡亥说:“皇上逝世,没有诏令封立诸公子为王,而只给了长子扶苏一封信。等长子到来,就会立为皇帝,而您却连一寸封地也没有,对此该怎么办?”胡亥说:“本来是这样嘛!我听说,贤明的君王最了解他的臣子,贤明的父亲最了解他的儿子。父皇临终,不封赐儿子们,有什么好说的呢!”赵高说:“不是这样!当今天下大权,生死存亡都在于您、我和丞相李斯罢了,希望您能慎重考虑。况且让别人向自己称臣和自己向别人称臣,控制别人和被别人控制,难道可以相提并论吗?”胡亥说:“废弃长兄而拥立弟弟,这是不义的;不遵从父亲的遗命而怕死,这是不孝的;才能浅薄,强夺别人君位,这是无能的。这三种行为都是违背道德的,天下人心不服,自身危险,国家也会灭亡。”赵高说:“我听说商汤、周武王杀死了他们的君王,天下人都认为合理,不能算是不忠。卫君杀死了他的父亲,而卫国人称颂他的功德,孔子还记载了这件事,不算是不孝。做大事的人不可拘泥小节,行大德不必谦让。乡里风俗各有习惯,而百官的工作也各不相同。因此凡事只顾细节而遗忘大体,日后必定有祸害;犹豫不决将来必定后悔。果断勇敢地放手去做,连鬼神也会逃避,后来必能成功。希望您就这样去做。”胡亥深深地叹了口气,说:“现在皇上刚去世,还没有发丧,丧礼还没有结束,怎好拿这件事去要求丞相呢?”赵高说:“时间啊时间,短暂得来不及谋算。就像背着干粮骑着快马赶路一样,唯恐耽误了时机!”

胡亥已经同意了赵高的意见,赵高就说:“如果不跟丞相谋划,恐怕事情不会成功,臣请求为您去与丞相一起谋划这件事!”赵高就去对丞相李斯说:“皇上临终的时候,给长子一封信,叫他到咸阳参加丧礼,并立他为皇位的继承人。可是信还没有发出,如今皇上已经去世了,这事还没有别人知道。给长子的信和玺印都在胡亥那儿,确定太子的事,就在您和我赵高之口所说罢了。事情将怎么办?”李斯说:“怎么能说出这种亡国的话呢!这种事不是我们做人臣的所应该谈论的!”赵高说:“您自己估量一下,您的才能比蒙恬怎么样?您与蒙恬相比谁的功劳高?深谋远虑而不失误比蒙恬怎么样?不被天下人怨恨比蒙恬怎么样?跟长子扶苏有故交又深得信任与蒙恬相比怎么样?”李斯说:“这五项我都比不上蒙恬,而你对我的责备是多么深刻啊!”赵高说:“我本来只是宦官这样的仆役,侥幸因为娴熟狱法文书而进入秦朝宫廷,理事二十多年来,还没见到被秦王罢免的丞相或功臣,有把封爵传到第二代的,最终都是被诛杀而死。皇帝的二十几个儿子,都是您所了解的。长子扶苏刚强又勇敢,对人信任,又善于鼓励士兵,他就位的话,必定任用蒙恬当丞相,您就最终都不可能带着通侯的印绶告老回乡,这是很明显的了。我赵高接受皇上的命令教育胡亥,让他学习法令已好几年了,没见过他有什么过失。胡亥仁慈忠厚,轻视钱财,重视士人,内心很明辨但不善于言辞,竭尽礼仪敬重贤士,秦国的公子们没有谁比得上他的,可用他作皇位继承人。希望您考虑以后决定这件事。”李斯说:“您还是回到您的座位去吧!我李斯遵照皇帝的遗诏,听从上天安排的命运,还有什么可考虑决定的呢?”赵高说:“安全可以转为危险,危险可以转为安全,安全和危险都没有确定,怎么能尊贵?”李斯说:“我李斯原是上蔡街巷里的平民,皇上之所以提拔我为丞相,封我为通侯,让我的子孙都得到尊贵的地位和丰厚的俸禄,是因为将要把国家存亡安危的重担交托给我。我难道能辜负皇上吗!忠臣不避死就差不多了,孝子不过于勤劳而危害自身,做人臣的只是各守本分的职责罢了。您还是不要再说了,再说的话将会使我李斯蒙受罪过!”赵高说:“我听说圣人处世迁徙无常,能够顺应变化而依从时势,看到事物的苗头,就能知道事物的根本,看到事物的趋向,就能知道事物的归宿。事物本来就是这样的,哪能有永恒的法则呢!当今天下的权力和命运都掌握在胡亥手中,我赵高能揣摩出胡亥的意向。况且由外部来制服内部就是作乱,从下面控制上面就是叛贼。所以秋霜一降,花草就凋落,春暖冰化水流动,万物就生长,这是必然结果。您为什么迟迟不能理解这种道理呢?”李斯说:“我听说晋献公废太子申生改立奚齐,结果三代政局不安;齐桓公小白和公子纠兄弟争夺王位,后来公子纠被杀死;殷纣王杀死叔父比干,不听劝谏,因此都城变成废墟,终于使国家危亡。这三件事都是违背天理的,弄得国破家亡,宗庙没有人祭祀。我李斯还是人啊!怎么能参与篡位的阴谋!”赵高说:“上下同心协力,大事就可以长久;内外一致,事物就不会有差错。您要是听从我的计策,就可以得到封侯,世世代代称王称侯。而且您也必定有像王子乔、赤松子两位仙人那样的长寿,像孔子、墨子两位圣贤那样的智慧。如果您放弃这个好机会而不肯去干,就连您的子孙都会遭受祸殃。我实在替您心寒。聪明人是能因祸而得福的,您打算如何处置呢?”李斯于是仰天长叹,流着眼泪叹息说:“唉呀!我偏偏遭遇这样的乱世,既然不能以死效忠,又向哪里去寄托我的命运呢!”这时李斯才听从了赵高的计谋。赵高就回复胡亥说:“我请求奉太子您的明确命令去通知丞相李斯,丞相岂敢不遵命!”

于是李斯就参与谋划,假称受了始皇给丞相的遗诏,立胡亥为太子。另外伪造了一封始皇给长子扶苏的信说:“我巡视天下,向各处名山的神灵祈求延长寿命。现在扶苏和蒙恬带领着几十万大军驻守边疆,已有十多年了,不能向前扩展国土,士兵伤亡消耗却很多,没有一点功劳,反而屡次上书直言诽谤我的所作所为。仅因不能解除监兵职务回朝来做太子,就日夜怨恨。扶苏做儿子不孝顺,现在赐剑让你自杀!将军蒙恬跟随扶苏在外,不能纠正扶苏的错误,理当知道他的阴谋。蒙恬做人臣不忠,现也命你自杀,把军队交给副将军王离。”封好书信并加盖上皇帝的玺印,派遣胡亥手下的亲信送到上郡交给扶苏。

使者到达上郡,扶苏拆开信一看,就哭泣起来,他走进内室要自杀。蒙恬劝止扶苏说:“陛下在外巡视,没有确立太子,派我率领三十万大军驻守边疆,叫公子任监军,这是天下的重任。如今只因一个使臣到来,就要自杀,您怎么知道这不是诡计呢?请您再请示一下,再请示之后自杀也不迟!”使者一再催促他。扶苏为人忠厚,对蒙恬说:“父亲既令儿子自杀,那还要请示什么呢!”说完就自杀了。蒙恬不肯自杀,使者就把他交给狱官,囚禁在阳周。

使者回来报告,胡亥、李斯、赵高都很高兴。回到咸阳,就给始皇发丧,太子胡亥继位成为二世皇帝。胡亥任命赵高作郎中令。赵高经常在宫中侍奉皇帝,掌握了大权。

二世皇帝闲居无事,就叫赵高来商议事情,对他说:“人生在世间就像从缝隙里观看六马所驾的车子飞奔而过一样短暂。我既然已经君临天下了,想要充分满足耳目爱好的声色,完全满足心里所喜爱的乐趣,而又使宗庙安定,百姓愉乐,永久享有天下,直到我寿命终止。我的想法行得通吗?”赵高说:“这是贤明的君主所能做到的,但昏乱的君主却是行不通的。请让我说吧,我不敢逃避刀斧的杀戮,但希望陛下稍加留意。那沙丘的密谋,诸位公子和朝中的大臣都有所怀疑,但公子们都是陛下的哥哥,大臣又是先帝所委任的。现在陛下刚刚登位,他们这班人心里都在愤慨不平,恐怕会发生变乱。况且蒙恬虽然死了,而蒙毅还在外带兵,我总是心惊胆战,唯恐不得好下场。陛下将怎能享受这种快乐呢?”二世皇帝说:“对此该怎么办呢?”赵高说:“用严峻的法令,苛刻的刑罚,让有罪的人互相牵连受罚,甚至收捕整个家族。诛灭大臣,疏远皇族骨肉之亲;使贫穷的人富有起来,使卑贱的人高贵起来。把先帝所委任的原有的臣子全部开除,另外任用陛下您所亲信的人,同他们接近。这样他们就会从内心感激并归附陛下。祸害清除了,奸计杜绝了,群臣中没有谁不承受您的恩泽,蒙受您的厚德,这样陛下就可高枕无忧,随心所欲,纵情享乐了。计策没有比这更好的了!”二世皇帝认为赵高的意见是对的,就重新制定了法律。从此凡群臣和公子们有罪,二世皇帝就把他们交给赵高,命令赵高审讯法办他们。结果诛杀了大臣蒙毅等人,十二个公子也在咸阳市被杀死,十个公主在杜县被分尸而死,他们的财产全部收归国家。受牵连被治罪的人多得数不清。公子高想逃亡,又害怕连累家族,就上书说:“先帝健在的时候,我进入宫廷先帝就赐给我食物,出宫的时候就赐给我乘车。先帝内府里的衣服,我得到过赏赐;先帝马房里的宝马,我也得到赏赐。我本该陪同先帝死去,却没有做到。这是我做儿子的不孝,做臣子的不忠。不忠不孝的人,没有面目活在世上,我请求陪同先帝死去,希望能安葬在骊山脚下。请求皇上哀怜我。”书面报告呈交之后,胡亥非常高兴,召见赵高,出示公子高的报告,说:“这可以说是情急无奈吧?”赵高说:“做人臣的连担心死亡都来不及,哪里还能图谋叛乱呢!”胡亥认可了公子高的上书,赏赐十万钱作为安葬的费用。

法令刑罚一天比一天严厉苛刻,群臣们人人感到自身危险,想要叛乱的人很多。二世皇帝又建造了阿房宫,修筑直道、驰道,租税越来越重,兵役和劳役没完没了。因此来自楚地守边的士兵陈胜、吴广等人就起来造反了,起义从山东地区爆发,英雄豪杰群起响应,各自立为侯王,反叛秦朝,起义军一直打到鸿门才撤退。李斯屡次请求给机会进谏,二世皇帝都没有允许。秦二世反而责问李斯说:“我有个想法,是从韩非子那里听来的,他说:‘唐尧有了天下的时候,殿堂不过三尺高,用来做屋椽的木条,都不加雕刻;用茅草盖的屋顶不加修剪,即使是住旅舍,也没有像尧这样艰苦呀!冬天穿鹿皮袄,夏天穿麻布衣;吃的是粗米饭,蔬菜做羹汤;用陶簋吃饭,用土钵喝水;即使是看门人的生活,也不完全像尧这样艰苦的呀!夏禹开凿龙门山,开通大夏水道,又疏通了很多河流,弯弯曲曲地筑起许多堤防,把积水引导入海。夏禹劳累得大腿上掉了肉,小腿上汗毛都掉光了,手掌足心长满了厚茧,面容黝黑,终于累死在外,安葬在会稽山上。即使是奴隶的劳苦也不会比这更厉害了!’既然这样,那么那些贵有天下的人,难道就是要劳苦自己的身心,身住旅店那样的宿舍,口吃守门人那样的食物,手干奴隶那样的活儿吗?这只是没有出息的人应当尽力去做的事,不是贤明人的任务。那些贤人享有天下的时候,只求全天下都顺从他一个人罢了,这就是之所以贵在有天下呀。称得上贤明的人,必定能够安定天下,治理百姓,如果连自身都不能有利,将怎能治理天下呢?所以我希望能够随心所欲,永久享有天下而又不发生祸患,对此该怎么办呢?”李斯的儿子李由担任三川郡守,群盗吴广等人向西攻占土地,过往之所无法禁止。章邯击败吴广等人的军队以后,使者相继去查办,并责备李斯身居三公的地位,为什么竟让叛乱的盗寇如此猖狂?李斯恐惧,又看重爵位俸禄,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就曲意迎合二世的心意,想求得宽容,上书回答说:

热门小说白话史记,本站提供白话史记全文免费阅读且无弹窗,如果您觉得白话史记这本书不错的话,请在手机收藏本站www.xiuluoxiaoshuo.com

上一章:卷八十六 刺客列传第二十六 下一章:卷八十八 蒙恬列传第二十八

热门: X档案研究所2 奶爸的文艺人生 天潢贵胄 破产后我被首富求婚了 帝王秘葬 咸鱼翻身的正确姿势 我是女巫我怕谁 穿书后所有人都开始爱我 王子病的春天 我逃婚到了影帝老攻手里/为影帝献上雄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