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四 周本纪第四
上一章:卷三 殷本纪第三 | 下一章:卷五 秦本纪第五 |
亲们,电脑与手机端都用www.xiuluoxiaoshuo.com打开访问,非常方便,一定要记住哦。
周的始祖后稷,名叫弃。他的母亲是有邰氏的女儿,叫姜原。姜原是喾帝的元配夫人。姜原出门到野外,看见一只巨人的足迹,心里欣欣然特别喜悦,想用脚践踏巨人足迹,一践踏巨人足迹就身子震动好像怀孕了一样。经过怀孕期就生下了儿子,认为不吉利,把儿子抛弃在狭小的巷子里,所有路过的马、牛都避开不践踏他;又把他移徙放置在树林中,正好碰上山林里有很多人,就迁开去;再把他弃置在水渠中所积的冰上,飞翔的鸟群用它们的羽翼来为他覆盖和铺垫。这样姜原认为他很神异,就收回来抚养他直到长大。最初想抛弃他,因此名字叫做弃。
弃在儿童时代,高远坚定有像大人物一样的志向。他做游戏,喜欢种植苎麻、豆类,苎麻、豆类长得都很美好。等他到了成年,就喜好耕种农作物,观察土地干什么适宜,宜于种植五谷的就进行这方面的农业生产,百姓都效法他。尧帝听说了,推举弃做负责农业生产的农师,整个天下得到了他工作的好处,有功劳。舜帝说:“弃,广大民众开始有了饥荒的时候,你作为农师,带领他们依照时令播种了百谷。”把弃封在邰这个地方,称号叫做后稷,和原来的部落有别另姓姬。后稷事业的兴起,在陶唐、虞、夏之间的时期,这一族都有美好的德行。
后稷去世,儿子不纜即位。不纜在位的最末几年,夏后氏政治衰败,废弃农事官不再致力于耕作,不纜因为失却了他的世代官守就奔逃到西方戎狄部族中去了。不纜去世,儿子鞠即位。鞠去世,儿子公刘即位。
公刘虽然处在西方戎狄部族中间,重新修治后稷的事业,致力于耕种,根据土地的实际状况便宜行事,从漆水、沮水下流再通过渭水,到终南山采取材木加以利用,出行在外的人有资财,居守在家的人有储蓄积聚,民众都依赖他的作为获得了福庆。各族的人都感怀他的恩惠,大都迁徙过来表现出顺服拥护。周家政治德业的兴隆从此开始,所以诗人作歌配上乐曲思念他的德行。公刘去世,儿子庆节即位,在邠邑建立国都。
庆节去世,儿子皇仆即位。皇仆去世,儿子差弗即位。差弗去世,儿子毁蚗即位。毁蚗去世,儿子公非即位。公非去世,儿子高圉即位。高圉去世,儿子亚圉即位。亚圉去世,儿子公叔祖类即位。公叔祖类去世,儿子古公亶父即位。
古公亶父重新修治后稷、公刘的事业,积聚德政推行仁义,国内的人民都拥护他。薰育这个北方戎狄部族来进攻,想得到财产物品,就把财物给予他们。过了不久薰育再来进攻,想得到土地和民众。民众都很愤怒,想和薰育开战。古公说:“民众拥护建立君主,是因为会对他们有利。现在戎狄部族之所以进行攻伐战争,是想得到我们的土地和民众。民众在我这里,和在他们那里,有什么两样?民众想因为我的缘故开战,等于杀死人家的父亲、儿子而来做君主,我不忍心做这样的事。”于是带着私家的徒属就离开邠,渡过漆水、沮水,越过梁山,在岐下定居下来。邠地的人们全部都搀扶老人携带弱小,尽都重新到岐下来归服古公。以至其他旁近的国家听说古公仁爱,也大多数来归服于他。于是古公就废除戎狄部族的习俗,开始营建城郭宫室房屋,并分别组成邑落安排居住。建立了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五种官府机构并设置了负责官员。民众都作歌制乐,颂扬他的德行。
古公有个长子名叫太伯,有个次子名叫虞仲。古公的妃子太姜生了他的小儿子季历,季历娶了太任做妻,太姜、太任都是有贤德的妇女,太任生下昌,有圣贤的祥瑞。古公说:“我们的家世当会有兴隆它的人出现,难道是在昌吗?”长子太伯、次子虞仲知道古公想让季历即位以便传给昌,于是二人逃走到了当时称作荆蛮的吴越地区,在身上刻画花纹断截头发,用这种方法把王位让给季历。
古公去世,季历即位,这就是公季。公季修治古公遗留的理政办法,笃诚地施行仁义,四方诸侯顺服他。
公季去世,儿子昌即位,这就是西伯。
西伯就是后来的文王。他遵循后稷、公刘的事业,仿效古公、公季的办法,厚重仁义,尊敬老人,慈爱少辈。很有礼貌并自己表示卑下地来对待贤能的人,日头正午了仍不敢抽出时间去进食还是要接待士人,士人因为这样大多数人都归顺他。伯夷、叔齐隐居在孤竹,听说西伯善于奉养老人,一同前往归服他。太颠、闳夭、散宜生、鬻子、辛甲大夫等一类贤人都前往归服他。
崇侯虎在殷纣面前谗毁西伯说:“西伯积累善德,四方诸侯都向往他,对于您将会很不利。”纣帝于是把西伯囚禁在羑里。闳夭一辈人忧患这件事,于是搜求到有莘氏部族的美女,骊戎国赤鬣缟身的骏马,有熊部族九辆驷车共三十六匹马,其他稀奇古怪的物品,通过殷家的宠嬖臣子费仲都献给纣。纣非常高兴,说:“这一个美女就足以释放西伯,何况还有更多的物品呢!”于是赦免西伯,赐给他弓箭斧钺,让西伯能够有权征伐。说:“谗毁西伯的,是崇侯虎。”
西伯于是献出洛水西岸的大片土地,以便请求纣废除炮格的残酷刑罚。纣允许了。西伯暗中推行善德,四方诸侯都来请他对有争执的事作出公平裁断。在这个时候虞、芮两地的人之间有件争讼的事不能裁决,于是来到周地。进入周的地界,看见耕作的人都互让田畔,民间习俗都让助长者。虞、芮两地的人还没有见到西伯,就都感到惭愧,彼此和对方说:“我们所争执的,正是周家人所感到羞耻的,哪里还值得去找西伯,那只会自取耻辱呀。”就返回,都退让而离去了。四方诸侯听说这件事,说:“西伯大概会是承受天命的君主。”
第二年,征伐犬戎部族。下一年,征伐密须部族。又下年,打败耆国(《殷本纪》作“饥国”)。殷家的祖伊听说这些情况,害怕,因此去报告纣帝。纣说:“不是有天命吗?这样他又能有什么作为?”下一年,征伐邘国。又下年,讨伐崇侯虎,并且营造了丰邑。从岐下把国都迁徙到丰。
下一年,西伯逝世,太子发即位,这就是武王。
西伯大约就王位有五十年。他被囚禁在羑里,大约是把《易》的八卦增衍成了六十四卦。诗人们称道西伯,说他大约承受天命的那年就由诸侯们拥护而称为王,因此他权威性地裁断了虞、芮人的争讼。称王以后十(当为“九”)年就逝世了,谥号叫做文王。但是他已经改变了殷的法令制度,制定了周家的历法正朔。追称尊崇古公叫做太王,公季叫做王季:大约因为称王的祥瑞是太王的时代兴起的。
武王就王位,太公望做太师,周公旦做宰辅,召公、毕公一班人佐佑王,师法修治文王开创的业绩。
九年,武王在墓地毕给文王进献祭礼。然后往东方去检阅军队,到达了盟津。做了一副文王的牌位,用车载着,行进时供在中军帐内。武王称呼自己叫太子发,说是奉行文王的旨意来讨伐,不敢自行专断。于是告令司马、司徒、司空、各位接受了符节的官员:“要庄敬戒惧,切实努力呀!我本是无知的,因为先代祖宗是有着德行的藩臣,我就能够继承先祖的功业。现在普遍建立了赏罚制度,以便确保完成祖先的功业。”于是起兵。师尚父发布号令说:“集合你们的兵众,把好你们的船只桨楫,迟到的要斩首。”武王渡黄河,到达河流中间,有条白色的鱼跳进了武王所坐的船舱内,武王弯下腰拾起来用以祭祀上天。已经渡过黄河,有一团天火从上覆盖而下,一直到达武王所住的屋顶上,然后流变成为乌鸦,它的颜色是红赤的,它的叫声魄魄然象征着安定。这个时候,四方诸侯没有经过约期自然相会来到盟津的有八百多个。诸侯们都说:“纣可以讨伐了。”武王说:“你们不知道上天的旨意,还不可讨伐。”于是调还军队各自回去了。
过了两年,听说纣昏乱暴虐更加严重,杀死王子比干,囚禁箕子。太师疵、少师强抱着他们的乐器奔逃到了周。在这种情况下武王普遍告令四方诸侯说:“殷家有非常重的罪恶,不能够不去完成对它的讨伐。”于是遵从文王的旨意,就率领兵车三百乘,勇武的军士三千人,穿戴盔甲的军士四万五千人,往东去讨伐纣。十一年十二月戊午这一天,军队尽都渡过盟津,四方诸侯都会聚了。说:“要奋进不止不要懈怠!”武王于是就写了《太誓》,训告大家:“现在殷王纣听用他宠妇的言论,自绝于上天,毁灭败坏天地人三方面关系的正道,疏远他祖父母以下的亲族,断绝抛弃他先祖创制的乐曲,谱写一些淫乱的声调,用这种变乱雅正音声的办法,取得他宠妇的喜悦。所以现在我姬发要恭敬地执行上天的惩罚。努力呀各位夫子,这样的讨伐不可以再次举行,不可以有第三次!”
二月甲子日天刚亮,武王就在这样的清晨来到了商都郊外的牧野,进行誓师。武王左手把着黄钺,右手秉执白色装饰有牦牛尾的大旗,用来指挥。说:“从远方辛勤来到的西部地区的人们!”表示慰问后武王接着说:“我的掌有土地的诸侯国大君,司徒、司马、司空,亚旅(次于卿的众大夫)、师氏(领兵的大夫),千夫长、百夫长,以及庸、蜀、羌、髳、微、纑、彭、濮各地部族的人们,举起你们的戈,排比好你们的盾牌,立好你们的矛,我将要宣誓了。”武王说:“古代人有过这样的言语:‘母鸡不打啼报晓。母鸡如果打啼报晓,这一家就要彻底毁亡。’现在殷王纣只采用妇人的意见,自动废弃对他先祖所进行的肆祭而不闻不问,惑乱毁弃国家大政;遗弃他祖父母以下的亲族不加任用,反而只是推崇、尊重、信任、使用因为有重大罪恶从四面八方逃亡到商地来的人,让他们对百官贵族施加暴虐,借以在商的国土犯法作乱。现在我姬发只有恭敬地执行上天的惩罚。今日进行的征讨战事中,不要超过六步七步,大家都要停下来整齐队伍再继续前进,努力呀夫子们!不要超过四次刺击五次刺击六次刺击七次刺击,大家都要停下来整齐队伍再继续前进,努力呀夫子们!希望大家威武战斗,勇猛得要像虎像罴,像豺狼像螭龙;在商都郊外,不能强暴地杀害来奔的殷纣士兵,以便让他们到我们西部土地上去服役,努力呀夫子们!你们如果不加奋勉,将要对你们自身进行惩处以至杀戮。”宣誓完毕,四方诸侯军队会集的有车四千乘,军队在牧野摆开了阵势。
纣帝听说武王来了,也发兵七十万人抗拒武王。武王派师尚父和少数勇士先冲入敌阵挑战,再用大部队奔驰向前攻击纣帝的军队。纣的军队人数虽然众多,但是都没有参战的心意。心中只希望武王赶快进来,纣的军队都倒转兵器进行战斗,来为武王开路。武王奔驰进攻,纣兵就都溃散,背叛纣王。纣逃跑,返回城来登上鹿台,用特别珍贵的美玉所镶制的衣服包裹起全身,自己跳到火中焚烧而死。武王手持大白旗来指挥四方诸侯,诸侯们都拜贺武王;武王于是拱手作揖回谢诸侯,诸侯们全都顺从。武王来到商的国都,商国都的百官贵族都迎接等待在郊外。在这个时候武王让群臣用话语告诉商家的百官贵族说:“上天降下了幸福。”商地的人们都再次跪拜叩头,武王也给了答谢回拜。就进入都城,到达纣死亡的地方。武王自己用箭射他,射了三发箭以后下车,再拿轻吕宝剑击打纣的尸体,然后拿黄钺斩下纣的头胪,悬挂在大白旗的旗杆上。接着来到纣宠幸的两个嬖妾的住所,两个嬖妾都已经上吊自杀。武王又对她们射了三发箭,用剑击打她们的尸体,拿铁制的黑色大斧斩下她们的头,将它们悬挂在小白旗的旗杆上。武王做完这些事以后就走出城去返回军中。第二天,清除道路,修缮社庙和商纣的王宫。到了规定的日期,一百名兵士扛着上有九条飘带的云罕旗作为仪仗队走在前面。武王的弟弟叔振铎护着已经陈列好插有太常旗显示王者威严的仪仗车,周公旦拿着大斧,毕公拿着小斧,在左右夹辅着武王。散宜生、大颠、闳夭都执着剑护卫着武王。进了城,站立在社坛南面大部队的左边,左右辅卫的人全都跟从。毛叔郑捧着当作玄酒用的在月光下取得的露水,卫康叔在地下铺上用公明草编成的籍席,召公奭进献彩帛,师尚父牵着祭祀用的牲畜,尹佚宣读策书祝文说:“殷家的末代孙季纣,断绝废弃先王的英明德政,侮辱蔑视天地神不给祭祀,惑乱残暴商家都邑的百官贵族,他昭彰显著的罪恶,已经被天皇上帝闻知了。”于是武王再次跪拜叩头,说:“我承受着更改朝代的天命,革除殷家政权,接受上天圣明的旨命。”武王又再次跪拜叩头,就走出去。
封商纣的儿子禄父让他仍统辖殷家的余留民众。武王由于殷地刚刚平定还没有安集,于是派他的弟弟管叔鲜、蔡叔度辅助禄父治理殷。接着命令召公去释放被囚禁的箕子,命令毕公去释放被囚禁的百官贵族,到商容居住过的里巷去表彰他。命令南宫括去散发鹿台的钱财,分发钜桥的积粟,来赈济贫弱的普通民众。命令南宫括、史佚展出九鼎和宝玉。命令闳夭对比干的坟地增填墓土划定疆界。命令宗祝官员负责在军中举行祭祀奠吊阵亡将士。于是罢兵回到西部去。行进中巡视,记叙政治事件,就写了《武成》。分封诸侯,颁赐用于宗庙祭祀的宝器,写作了《分殷之器物》。武王追思先代的圣王,于是用褒奖的规格封神农的后代在焦地,黄帝的后代在祝地,尧帝的后代在蓟地,舜帝的后代在陈地,大禹的后代在杞地。于是又分封功臣谋士,把师尚父作为第一个受封的人。封尚父在营丘,国号叫齐。封弟弟周公旦在曲阜,国号叫鲁。封召公奭在燕国。封弟弟叔鲜在管国,弟弟叔度在蔡国。其余的人按照次序也受了封。
武王征召负责管理九州的各州君长,登上邠地的山阜,来遥望商邑。武王回到周都镐京,入夜睡不着觉。周公旦来到武王的处所,问:“为什么睡不着觉?”武王说:“告诉你:因为上天不肯享用殷家的祭祀,从姬发我未出生到现在这六十年,珍贵的麋鹿放在荒牧(比喻贤人被逐小人在朝),有害的蝗虫漫山遍野(比喻灾害严重民不聊生)。上天不保佑殷家,于是我们周家现在才能成就王业。上天扶建殷家的时候,他们登进任用名贤三百六十人,致使殷家的事业虽不甚昭显但也没有一下子就摈弃灭亡,一直到现在。我们周家还没有确定能够获得上天的保佑,哪里还有闲工夫睡觉!”武王接着说:“确定上天的保佑,让民众依从天子的朝廷,都要搜求出那些不顺从天命的恶人,要跟殷王受一样地惩处他们。日日夜夜辛苦操劳召徕贤人,以便安定我们西部地区,我只有办理好各种事情,直到使德教施于四方并放射出光明。从洛水河湾一直延长到伊水河湾,居地平易没有险固,那是夏代旧的居住地。我南边望到三涂,北边望到太行山、恒山的边鄙都邑,回过头瞻望到黄河,审视出洛水、伊水两岸,觉得它并不远离天子的居室,是建都的好地方。”在洛邑规划了营建周家的陪都然后离去。把马匹纵放在华山的南面,把牛放牧在桃林塞的旧墟一带;让军队放下干戈等兵器,经过整顿后解散:向天下显示不再用武了。
武王已经战胜殷家,这以后过了两年,问箕子殷家灭亡的原因何在。箕子不忍叙说殷家的坏处,拿兴存或灭亡国家的道理告诉武王。武王也感到难为情,因而就询问了一些天地间自然规律的事。武王生了病。天下还没有完全安集,辅佐的诸公感到恐惧,就恭敬虔诚地进行占卜,周公斋戒沐浴举行消灾除邪的仪式,愿意以自身作抵押,去代替武王生病,武王的病情好转。后来还是逝世了,太子诵继承了王位,这就是成王。
成王年少,周家刚刚安定天下,周公恐怕四方诸侯背叛周朝,自己于是代行政治权力主持国事。管叔、蔡叔等各个弟弟怀疑周公有野心,就和武庚一起作乱,背叛周朝。周公奉成王的命令,进行讨伐,诛杀了武庚、管叔,流放了蔡叔。用微子开接续殷家后代,封国在宋。尽量收集殷家余留的民众,把他们封给武王的小弟名叫封的,封他为卫康叔。晋唐叔得到两株苗合长一穗的嘉祥谷物,把它献给成王,成王把它运到出兵征伐地转送给周公,周公在东部土地上接受嘉祥禾苗,颂扬了天子的圣命。
当初,管叔、蔡叔背叛周朝,周公去讨伐他们,经过三年终于全部平定,所以最初写作了《大诰》,其次写作了《微子之命》,其次是《归禾》,其次是《嘉禾》,其次是《康诰》《酒诰》《梓材》,说明写作的事情经过记述在有关于周公的篇章内。
周公行使政治权力经过七年,成王长大了,周公把行政权力交回给成王,面朝北站在群臣的位置上。
成王住在丰邑,派遣召公再次营建洛邑,顺遂武王的遗旨。周公经过多次占卜并反复进行了视察,最终完成了营建工程,便在这里安放下九鼎的传国大宝。说:“这里处在天下的正中,从四面八方输送贡品来的道路里数都是一样长。”就写作了《召诰》《洛诰》。
成王又把殷家遗留的旧民迁徙到洛邑附近的成周,周公拿成王的命令告诫他们,因而就写作了《多士》《无逸》。
召公担任太保,周公担任太师,向东去征伐淮夷民族,灭亡了奄国,把它的封君迁徙到薄姑。成王从奄国归来,住在宗周,写作了《多方》。
已经废黜了殷家的王命,袭击了淮夷,回归到王都丰,写作了《周官》。重新正定了礼乐,各种制度同时都加以修改,因而百姓们互相和睦,颂扬太平的歌声兴起。
成王已经讨伐了东部的夷族,息慎部族就来庆贺,成王赏赐财物,并指令荣伯写作了《贿息慎之命》。
成王将要逝世,惧怕太子钊不能胜任王位,于是命令召公、毕公率领诸侯来辅助太子才让他即位。成王已经逝世,召公、毕公率领诸侯,带着太子钊去瞻仰先王祖庙,拿文王、武王能够成就王业的不容易,来申诫训告太子钊要致力于节俭,不要有无穷的欲望,要用笃厚诚信的态度登临王位,这样就写了《顾命》。太子钊于是登位,这就是康王。
康王登上王位,普遍告令四方诸侯,宣告了要用文王、武王的业绩来劝勉他们,写作了《康诰》。所以成王、康王的时代,天下非常安宁,刑罚弃置有四十多年都没有使用。
康王命令写作策书的毕公,迁出成周的一部分民众另行分居成新的里社,形成可以起保护作用的成周郊区,写作了《毕命》。
康王去世,儿子昭王瑕即位。昭王的时候,文王、武王以来形成的周天子治理国家的优良政治方略也就是所谓王道已经衰微残缺了。昭王到南方去视察一直不返回,结果死在江河水中。他死亡后没有向四方诸侯发出讣告,是隐讳他的丑恶行为。让昭王的儿子满即位,这就是穆王。穆王登上王位的时候,年龄已经五十岁了。王道衰败微弱,穆王闵惜文王、武王的治国方略残缺,于是命令伯礒担任管理周王生活和传达命令的太仆正,告诫他要管理好国家的政事,这样就写下了《礒命》。国家重新获得了安宁。
穆王将要征伐犬戎。大臣祭公谋父进谏说:“不可以去征伐。先王们只显示德行却不炫耀武力。凡是兵器平常是收藏着只有适宜的时候才会动用,一动用就会显示威严,有意地加以显示就会形成玩弄轻忽,玩弄轻忽地动用武力就不会使人感到惧怕。所以歌颂周文公(周公旦谥文公)的诗说:‘收集好你的干戈,用櫜收藏好弓箭,我所求的是美德,推广它到全中国,定用王道保天下。’先王对于民众,努力端正他的品德,纯厚他的性情,丰富他的财求,充实他的器用,让他们明白利害的方向,用礼法来教育他们,让他们致力于兴利而避免受害,心怀德政而畏惧威罚,所以先王才能保有世代业绩并更加发展壮大。从前我家先王世代担任农官,在虞、夏两朝奔走效劳。及到夏代衰败,放弃农业不致力于生产,我家先王不纜因此失掉了管理农事的官职,就自行逃窜到了戎狄民族地区,不敢荒怠自己的职业,经常维护先王的德行,遵循修治先王开创的事业,研习先王制订的训示典章,每天早晚都恭谨勤勉,用敦厚笃敬的态度严格遵守,用忠诚信服的精神时刻奉行。一代接一代继承德政,不辱没前代先王。到了文王、武王的时期,发扬前代的光明美德,再加上慈爱和祥的措施,敬事鬼神安定百姓,没有人不是高高兴兴。商王帝辛对百姓犯有重大罪恶,普通百姓都不能忍耐,都高兴拥护武王,以致用兵于商郊牧野。所以先王不是想要专意用武,用武是恭勤地怜恤百姓遭受的隐患而为他们除去祸害。先王的制度,天子邦畿中的内五百里实行甸服,邦畿中的外五百里实行侯服,侯服以外起武卫作用的地区实行宾服,夷蛮民族地区实行要服,再外的戎翟民族地区实行荒服(五服参见《夏本纪》)。甸服区的诸侯参与祭奠天子的父亲和祖父,侯服区的诸侯参与祭奠天子的曾祖和高祖,宾服区的诸侯献上祭品,要服区的诸侯负责纳贡,荒服区的少数民族首领要承认周的正统表示臣服。甸服是每日参与祭祀,侯服是每月参与祭祀,宾服是每季贡献祭品,要服是每年进行纳贡,荒服是终身尊奉周王。先王推行这样的祭祀制度,有诸侯不来参与日祭的就要先行修治志意以责备自己,有不来参与月祀的就要修治号令,有不来奉送享献的就要修治法典,有不来进贡的就要修治尊卑职贡的名号,有不来表示臣服的就要修治仁义礼乐制度等的文德,依次序修治成功了以上五个方面还有不来的就要整顿刑罚。于是就有惩治不来参与日祭的,攻伐不来参与月祀的,亲自出兵征讨不来进献时享的,责备不来按年纳贡的,晓谕不来表示臣服的。于是就有刑罚的法规,有攻伐的兵员,有征讨的武备,有用威严责备的命令,有文字告示的晓谕言辞。发布命令陈说言辞还有不到的,那还是自己在德行方面增强修养,不要勤劳百姓让他们去到远方。所以近地的诸侯没有不听从的,远方的民族没有不臣服的。现在自从犬戎氏的两位君主大毕、伯士终亡以后,犬戎氏的君主还是按照荒服的职分来表示臣服,天子您却说‘我一定要按照不来依季进献祭品的要求去征讨他,并且要向他炫耀武力’,这岂不是废弃了先王的遗训,而先王的制度差不多都要困顿破坏吗?我听说犬戎民族树立了敦厚的风尚,遵循祖先遗留下的传统道德,而信守原则自始至终都非常纯真坚定,他们已经有着可以抗御我们的条件和基础了。”穆王还是出兵去征伐了,得到犬戎本来可以职贡的四只白狼、四只白鹿回来了。从这以后荒服地区的民族再也不来臣服了。
上一章:卷三 殷本纪第三 | 下一章:卷五 秦本纪第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