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章 古墓研究
上一章:第五章 谷大仙人 | 下一章:第七章 墓外“鬼”影 |
亲们,电脑与手机端都用www.xiuluoxiaoshuo.com打开访问,非常方便,一定要记住哦。
一
一条条线索相继都断了,这让专案组的成员有些着急了。
与侯敬安有关系的韩德生、孙富、谷振海都可以排除参与杨树园子古墓被盗杀人案的可能,那么这个侯敬安还能与谁结伙呢?
张剑锋在沉思着,犯罪嫌疑人现在仍没有找到,被盗文物不知是什么,还有作案人是否会尽快销赃呢?如果销赃的话,是在东山还是其他地区?出手给什么人呢?思来想去,他决定派孙少林和荆雷到周边城市的一些古玩店走访一下。他和陆雨林还是在东山展开调查。
孙少林和荆雷走后,张剑锋想到杨树园子古墓的有关情况应该出结果了,便给邱文清打电话。邱文清说他正陪着省里的专家呢,杨树园子被盗古墓的相关情况已有初步鉴定,只是有些细节问题还在斟酌,最后结果要等到晚上才有。
“张队长,我们去哪里?”
“城南有一家古玩店,我们应该去看看。”
就在他们要去城南时,张剑锋的手机响了,是陈二打来的,“张队长,你快来我的店吧,有一个陌生人到店中来卖陶罐和古币,其中有多枚辽代钱币,我发现是刚出土不久的,你看怎么办?”
“你先稳住这个人,我们马上就到。”
于是,他们直奔陈二的店。
“张队长,现在古币虽多,但我近日查找资料发现,辽代古币存留的并不多,而且一次能出现多枚辽币,甚至陶罐都是新出土的,不是一般的事。我想,这个人会不会是盗墓者之一呢?”陆雨林问道。
“现在还不好说。难道是盗墓者出来销赃了?”张剑锋一脸凝重。
“我们当场控制这个人还是跟踪?”陆雨林说道。
“如果是盗墓的,不可能是一人来销赃,有可能同伙也来了,我们先在外边观察一下,然后再进店。我先到店里,你在门口处,我们一要控制住这个人,二要注意外面是否有同伙出现,见机行事。”张剑锋慎重地交代道。
来到陈二店前的一个小街内,陆雨林将车速放慢,先观察前面的路,并没有发现可疑人员,然后观察小街的两个街口和街内,街内停着两辆车。陆雨林开车从那两辆车边经过时,张剑锋发现两辆车都是空的。他又仔细观察了这条街上的一些店面的情况,也没有发现可疑人员。于是,陆雨林将车停在了陈二的古玩店门口。在下车之前,张剑锋决定先将这个人带到刑警大队审查。如果他是盗墓者之一,控制其后再找其同伙,这样也许能更快破案。
下了车,张剑锋先进入店中。只见一个中年男子正坐在店中的太师椅上喝茶,陈二在柜台上用放大镜观察着那一枚枚古币,柜台上还放着一个灰色的陶罐,一个绿色的书包,看来这个卖古币的人是用书包将陶罐和古币装来的。
张剑锋来到柜台前,装作不认识陈二,说:“我们是东山刑警,有人举报你这里非法收购文物。”随后,他看着柜台上的一堆古币说:“这堆古币是怎么回事?”
陈二指着坐在太师椅上的中年人说:“是这位先生送来的,他说是家中盖房过程中挖出来的。我说警官,我们这里收购民间的一些小古董并不违法呀。”
“现在无法给你认定违不违法。因为我们正在追查文物被盗案,这些古币的来历我们必须调查清楚,请你,还有这位先生和我们走一趟,协助我们调查。”张剑锋严厉地说。
“警官,我这些古币真是家中盖房子时挖出来的。”坐在太师椅上的中年男子站起身来说。
“就算是你盖房子挖出来的,我们也要查。你知道我国有文物保护法吧?我国《文物保护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在进行建设工程或者在农业生产中,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发现文物,应当保护现场,立即报告当地文物行政部门。你向文物部门报告了吗?”陆雨林站在门口说。
“就几个铜钱,反正是在自己家院里挖出来的,也不是偷的抢的。再说这东西能值几个钱?”中年人说。
“你不要多说,跟我们走,我们要调查清楚情况。店老板,你先把这包古币还有陶罐装好,交给这位先生,和我们去刑警大队再说。”张剑锋再次说。
陈二让店里的人负责看店后和那名卖古币的人坐到了陆雨林的车中,陈二和张剑锋分别坐在车的后座的左右侧,将卖古币的人夹在中间。
到了刑警大队,张剑锋和陆雨林让那个卖古币的人先到值班室等候,由值班刑警看守。在张剑锋的办公室,张剑锋和陆雨林向陈二了解情况。陈二说,陶罐中多是清代的普通钱币,是不值钱的,平均价也就两元一枚。但那几枚辽代币却有珍贵的,有天庆元宝,还有乾统和寿昌元宝,全是辽代晚期的。那个陶罐是明代的,不过百元。但这些东西,全部是新出土的,也许就是盗墓而来的。得知这些情况后,张剑锋一再感谢陈二,并让他回去了。
随后,张剑锋和陆雨林将这个卖古币的人带到他的办公室。经讯问,得知这个中年人叫潘玉良,今年四十五岁,家住松枝乡石岭村。据他讲述,在二十天前,他家盖房挖地基时,他的铁锹碰上了这个陶罐。起出陶罐后,他发现这个陶罐上面有个盖,但已破碎,陶罐口有一堆黑东西,原来是多年埋在地下已腐烂的棉织物。除去这些已经钙化的黑物,他发现里面全是过去的大钱。这让围观的人大失所望,因为在山坡上或以前耕地时,经常在土中能发现犁翻出来的大钱,几乎每家都有。于是有两个年轻人各抓去几个说留着玩,还有一个木匠抓去了一把,说留着上房梁时用。余下的还有二三百枚,他连同陶罐一同放到家里的水桌下面。等盖完屋子,他看到水桌下面的古币,想起一件事来。那是两年前,他去东山,在车站前等车时,到过陈二的古玩店,发现柜台中有一些古钱币。在柜台上还有一个小盒装着不少古钱币,少说也有二三百枚,问店主陈二这东西多少钱,陈二说盒中的一元一枚。他拿过一看,有乾隆、康熙的。他又问柜台里的古币多少钱一枚。陈二说,这要看哪枚了,不一样,有三元五元一枚的,也有几十元一枚的,还有上百元一枚的。他一看,都是差不多的大钱,怎么价钱还不一样呢?他便问陈二收铜钱吗。陈二说收。想到此,他便于今天早晨坐六点多的公共汽车来到东山站前这个古玩店。老板对他很客气,让其表妹给他泡茶,并到楼上给他找烟。因为古币原来装在这个小陶罐中了,他并没有想到单独卖陶罐,而是只要谁买古币,陶罐不算钱,还装这堆古币。没想到,刚到古玩店不久,便被刑警遇上带到刑警大队来审查了。听完潘玉良的讲述,张剑锋请示董宝山后,让潘玉良在值班室等候。随后,由陆雨林开车,他们来到松枝乡派出所,由管区民警带路,他们在石岭村找到了村治保主任,在他的协助下开展调查。经查,潘玉良说的完全属实。
查明真相后已是下午,张剑锋和陆雨林回到刑警大队,但对这事怎么处理,陆雨林提议应该让邱文清来看看这些古钱再决定。于是他给邱文清打了电话,邱文清说刚好同省里的专家回文管所,他让秦小玉陪专家们,自己随即开车到了刑警大队。
在刑警大队,邱文清看到了这些古币,还有那个陶罐,证实和陈二说的一样,那几枚辽代钱币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因没做最后鉴定,还不能确定其中是否有国家一、二、三级文物。他建议向潘玉良讲明情况,劝他将这些物品主动上交国家文物部门。于是,张剑锋向潘玉良进一步讲明情况,潘玉良听后表示理解,并表示愿意将文物上交给东山文管所。见此,邱文清决定带着潘玉良去文管所,并为他开上交物品的正式凭证,待鉴定结果出来后,适当给他奖励。
随后,张剑锋问邱文清杨树园子古墓的鉴定结果。邱文清说,根据古墓中发现的物品和墓外的碎陶片,并对墓葬的结构特征、风格等进行认真勘察和研究后,认定被盗的这座墓是辽代早期的一座贵族女子墓。
潘玉良和邱文清走后,张剑锋给孙少林打电话,得知他们在银岗城已走访了几家古玩店,没有发现新摆上去的出土文物,但最关键的是,他们对此根本认不准,也辨别不出哪些是真品,哪些是赝品。可见,需具备的一定的文物知识,才能更好地查找此案的线索。
刚才从邱文清那里知道省里来的专家仍在东山城,张剑锋决定晚上和他的组员们去见见他们,从而全面了解一些辽金时代的历史和有关文物的知识。
二
晚上,在邱文清的安排下,张剑锋和他的几名组员来到了文管所,在文管所的小会议室中,他们见到了省里来的两位专家,他们中一位六十多岁,已是满头白发,另一位四十多岁,是位戴眼镜的博士。此时,东山文化局沈局长和小城博物馆刘馆长也在陪着两位专家。邱所长将两位专家介绍给张剑锋他们,他们得知岁数大的专家姓田,中年专家姓霍。秦小玉为张剑锋四人每人倒了一杯茶,并看了陆雨林一眼。突然,陆雨林想起来了,原来他和秦小玉是中学时的同学。
“秦小玉,你是我中学时的同学,怪不得那天在古墓被盗的现场我觉得你面熟。”陆雨林说。
“原来是你,中学时爱看课外书的书迷。我也觉得你面熟呢。”秦小玉说。
“你可是文物研究的行家,这次古墓被盗案我要是找你帮忙,可别拿架子呀。”陆雨林说。
“我哪敢拿架子呀,有什么可以帮忙的,你尽管和我说。”秦小玉笑了。
沈局长和博物馆刘馆长同张剑锋他们打完招呼后,因为有其他事,先行离开了。
张剑锋过了一会儿说:“邱所长,还有省里的两位专家,自杨树园子古墓案发生后,面对一些古物,我们根本不了解,急需补充一些专业知识。早该来向你们请教一些有关古墓历史和文化的知识,但这几天忙着调查,追查线索,只好拖到今天才来。”张剑锋坐在沙发上说。“不是查明古墓中的死者身份了吗?”邱文清问。
“查明了,也找到他经常联系或和他在一起的一些人员,但没有查到有力的证据。”张剑锋说。
“城里及周边的一些古玩店看了吗?”邱文清说。
“看了一些,但我们没有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即使古墓中的文物摆在那里,我们也不认识。我们现在不但想知道古墓的有关情况,还要了解一些辽代历史及其文物特征。”
“这好办,我们可以讲给你们听。”
“邱所长,你先说说古墓鉴定的情况吧。”张剑锋说。
“好,我来说吧。据我多年的考古经验和查阅大量资料分析,加之省里来的这两位专家鉴定,确定杨树园子被盗这座古墓是一座贵族墓,从出土的一些陪葬品看,死者是名女子,从墓内规模看,这个女子的地位仅次于那时的公主。看来,这个女子的父亲在当时一定官爵很大。这个女子有可能会些武技,比方射箭,因从墓中的玉质碎片看,发现了过去的护腕。据有关资料记载,杨树园子向西,辽金曾在此有过一次厮杀,这个女子可能随她父亲参战而死,后被葬在这里。在女子墓的西南部有十几座墓,也是辽代早期的古墓,里边埋葬的有可能是战死的士兵或平民百姓,成了陪葬。这些是经专家用现代仪器勘测,从地层断代和土质成分分析认定的,而且那些墓中并没有什么贵重陪葬品。”邱文清说。
这时,省里姓田的专家说:“在你们这一带,以至整个北方,过去辽金时代的古墓群非常多。由于以前人们没有文物保护意识,很多古墓群被夷为平地,还有由于扩大耕地和建设,致使一些疑似古墓群被毁,还有的遭到人为的毁坏。尽管这样,一些地区现存的辽金时代古墓还是很多的,你们东山城就是这样。古墓里有可能藏有珍贵文物,这让一些犯罪分子也盯上了这一宝藏,所以他们才铤而走险。这起古墓被盗案,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说明古墓的安全防范需进一步加强。公安机关正对这起案件展开侦破,非常辛苦,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为公安机关提供相关的资料和有关信息。”
“我们文管所会全力协助公安机关破案的,张队长有什么需要我们帮忙的,随时和我们说。”邱文清说。
张剑锋思虑片刻,然后说:“感谢省里的专家和邱所长的支持。对于古墓研究我可以说是门外汉,必须随时向各位请教、学习。现在我最想知道两个问题,一是辽代墓葬及陪葬品的相关知识,这个墓里有可能被盗走什么陪葬品,它们有什么价值。二是辽代简要历史。虽然一时学不完,但起码我想知道个大概。”
“这样吧,第一个问题我来答。第二个问题由秦小玉回答,她虽是学历史的,但自己钻研了辽金时代的文化和古墓的相关知识,完全可以说明白。”邱所长说。
随后,邱所长说:“关于辽代墓葬,我只能简要地说一下。已发现的辽墓可分为三类,一是契丹贵族墓,二是汉族官吏和地主墓,三是平民墓。辽墓可分为三期,早期自穆宗应历八年(958年)至圣宗太平十一年(1031年),中期为兴宗重熙时期(1032—1055年),晚期自道宗清宁元年至辽亡(1055—1125年)。从墓的分布看,多在华北、内蒙古、东北一带。从墓室的大小看,是可以看出死者身份的,地位越高,其墓室越阔,例如某驸马墓,有前后两室及左、右、后三小室,平面都呈方形。晚期的贵族也多筑前后两室,有的在甬道两侧建左右耳室。关于死者棺木,多为木棺,个别的还有石棺。前些年,在内蒙古发现的某公主墓,是砖砌的多室墓,墓室墙壁有彩色壁画。当然,也有的贵族或一般官员的墓葬,墓室简单,或只有一室。后期的虽有棺椁,但里面并没有尸骨,而是骨灰。从挖掘的一些晚期契丹贵族墓看,绝大多数都是单室的,双室的较少,从墓室平面看出现了八角或六角形,墓门除了石制的,还有大量是木制的。当然,一般平民的墓就更简单了,而且没有一定规模的墓室,更谈不上陪葬品了,即使有也是极少量的,且多为生活用品。从出土陪葬文物看,早期的墓中鸡冠壶数量较多,此外就是陶瓷器、金银器、镏金银器、丝织物等。在晚期的墓葬中还发现过完好的木桌、木椅、木床等生活用具。但是,一些陪葬物品虽然出自辽代,但受汉族文化影响,从造型到花纹等具有唐代的风格。个别的会有玛瑙、水晶品,身份显赫者还有来自中原、南方及西亚的精美瓷器和玻璃珍品。”
“在一些墓葬中,出土的瓷器和古币较多,在这里我简要说一下辽代瓷器。辽代瓷器造型多样,可分为中原瓷和契丹瓷,生活日用品,例如碗、碟、杯、盆等多是按照中原样式烧制,而一些长颈瓶、鸡冠壶、凤首壶、鸡腿壶、人首鱼龙壶等,则具有鲜明的契丹民族特色。在装饰上刻画画、印花、贴花三种。白釉黑花瓷器是晚期才出现的,前面说过辽代彩瓷很多。我再说一下辽代钱币,辽代钱币有其特殊的风格,字含八分,笔意古拙,铜色较红,从辽代的天显到辽宋的天庆,近一两百年间,形制均一脉相承。由此可见,辽代的钱币有明显的传统性,辽代钱币虽然在市场上偶尔可见到,但一直很稀少,如天显通宝、应历通宝、保宁通宝、统和元宝等存世可以说是非常少,即使在市场上见到,可以说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假的。”“顺便说一下金代墓葬。金代墓葬一方面受辽墓的影响,而更多的则是继承北宋的墓制。而在墓前多有雕刻石像、石碑等,还有的有墓志铭,墓有圆形或方形等形状,很多为仿木建筑结构墓室。一些贵族和皇亲的墓内有壁画。随葬品有陶瓷器、金银器、玉器、丝织品、铜钱等,还有一些铁器,包括一些农具,也有中原的精美的丝织品和名窑瓷器。金代墓在我地也有一些,例如小孤山上的金代墓群等。”
“下面简要说一下有关文物的特征。我们都知道唐代的陶瓷有‘唐三彩’,而辽代有‘辽三彩’。特别是大安以后,辽三彩更为流行。在辽金时代,辽国和金国的彩陶都很多,总的来看,金代的彩陶比辽代要多,但各有特点和民族风格。例如辽代的彩陶,单色的以绿色为主体的较多,有淡绿色、黄绿色、豆绿色等。当然也有其他颜色的。此外,在辽代晚期,景德镇的一些瓷器和辽代特有的黄釉瓷器在陪葬品中增多了。这些,我们见到一些实物就更容易了解了。”
“那么,现在说到一个问题。杨树园子古墓中能有什么陪葬品呢?我想,确定为贵族女子墓,她的陪葬品应该有耳环、项链、手镯、铜镜或梳妆盒等饰品和女人用品,这些饰品的材料,也许是金、银、玉、玛瑙、琥珀、珍珠等。其次是生活用品、陶瓷器、玉器、铜器等。生活用品当然包括辽代特有的鸡冠壶等。也会有彩绘品,最可能有的是一个面具,俗称覆面,就是一些贵族死后习惯于盖在死者脸上的一个面具。我猜有可能是铜面具或镏金的覆面,因为在墓中发现了一段银丝,我研究了两天,并查找了一些资料,认定这段银丝就是死者面具上的银丝,由于系得不结实而脱落。”
当邱所长说完这些,张剑锋和三名组员都听呆了,打心眼里佩服邱所长的专业学识丰富。
“好了,关于辽代墓葬的问题我就讲这些,下面由我们的文管所研究员秦小玉来讲吧。”
三
于是,秦小玉讲起了有关辽代的一些历史,张剑锋他们像小学生一样在本子上记录着。
秦小玉说:“关于辽代历史,我只能做个简要的介绍。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到耶律延禧于1125年被俘,辽国灭亡,共经历了二百零九年的历史。这是一个与宋朝对峙的我国北方的一个民族,即契丹族。大辽国当时以辽河流域为中心,雄跨长城内外,曾辉煌一时,影响很大。辽国灭亡后,阿保机第八世孙子耶律大石又于1124年建立西辽,西辽存世九十多年,1218年为蒙古所灭。由此看来,辽国及后来的西辽主要活动区域都在我们这一带,出土的一些文物中,辽代的文物占很大比例。”
契丹人虽然占据的领土较大,但人口并不是很多,最多时达到一百二十多万人。他们居住在北方,有着草原上民族特有的勇敢、剽悍的特征,并有着自己的民族风俗和传统。他们既会游猎放牧,也会驯鹰和下河捕鱼、农耕,而且军事力量也较为强大。我们都看过《杨家将》这本书或是讲述其故事的电影、电视,宋朝军队在杨家将的带领下就曾与强大的契丹军队多次征战。
“在当时的辽国境内,还有蒙古、女真、奚、汉等民族,他们也借鉴了这些民族的文化,并与其和睦共处。例如契丹人的政治观念和伦理道德观念就深受汉人的影响,忠孝节义等逐渐成为他们的伦理道德规范。”
“契丹最初本无文字,建朝后才创造契丹大、小字。是借助汉字而形成,以致后来在文学、绘画上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这些文化,我们从一些出土的文物,以及墓葬中的石碑、壁画上就可看到。”
“契丹人也像北方其他民族一样,有着宗教信仰,道教曾在辽代传播一时,但佛教更为盛行,我们现在看到的辽寺和辽塔就是辽代灿烂文化和文明程度的一种体现。辽代的人的饮食可以说较为简单。关于他们的服饰,我们从一些电影电视上已看到,很有民族特色,但不免受唐宋影响。一些民族服装带有唐宋的特点,但是从服饰上可以看出一些人的身份和地位等。例如《辽志》记载‘契丹国内富豪民要裹头巾者’等。他们也有很多节日,例如立春、端午、夏至、中秋、重九、冬至等,有些是从中原借鉴而来,但又保留了他们自己的民族风俗和特色。”
上一章:第五章 谷大仙人 | 下一章:第七章 墓外“鬼”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