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死者“复活”

上一章:第二章 古董小贩 下一章:第四章 新原查访

亲们,电脑与手机端都用www.xiuluoxiaoshuo.com打开访问,非常方便,一定要记住哦。

“死者复活了?”

张剑锋一脸疑惑地道,他让陆雨林立即掉转车头,他们再次来到黄云奎家。

黄云奎的妻子见丈夫突然回来,喜出望外,高兴得哭了起来。黄云奎见到家中有民警,又见妻子的模样,感到莫名其妙。当他得知警察怀疑古墓中的一个死者是他时,他笑了。

“我不过收购些古玩物件,那种盗墓掘坟的事我绝不会干的。”黄云奎说。

张剑锋和陆雨林走进黄云奎家,就见到室内一个穿白衫的中年男子,想必他就是黄云奎了。此人身高一百七十二厘米,衣着和长相是与古墓中的死者很像。

“张队长,这就是我丈夫黄云奎。”郑海兰向张剑锋介绍着。

张剑锋看着黄云奎说:“黄云奎,我是市公安局刑警,这位是我的同事陆雨林,我们有些事要和你谈谈。”

黄云奎说:“民警同志,我妻子已将事情原委向我说了。你们请坐吧,问我什么,我都会说的。”

张剑锋和陆雨林坐在客厅的沙发上,黄云奎搬过一把折叠椅坐在一边。

“你先说说你这四天的行踪吧。”张剑锋说。

“好吧。”

于是,黄云奎讲了他这四天来的行踪。八月二十三日下午三点多,他带着一个皮包,里边装了以前从乡下收来的一对小的古花瓶,还有几个瓷碟、笔洗、小玉件等乘火车到省城。因为省城有几家古玩店与他已建立联系,收到好东西,他们定会收购。从家出来,他穿的就是现在穿的白衫衣、蓝裤子、黑皮鞋。因怕下雨天凉,临走,他又从立柜中顺手拽过一件古铜色夹克式的上衣塞到皮包中。这几天多云,并没有下一滴雨,他的夹克衫没有派上用场。到了省城,他在城中先找了一家小旅馆住下,傍晚时带着皮包先到省城的天丰古玩店,经过看货商谈,以三千元的价格将一对清末小插花瓶卖给了天丰古玩店的马老板。其他物件,马老板没有相中,给的价极低,他没有出手。当晚,马老板还请他吃了饭,直到深夜才回到旅馆。第二天上午十点钟以后,他来到古玩城一家叫博雅斋的古玩店,这个店的姜老板和他打了几年交道。他拿出了两个月前从南河村张老太太那收来的紫色翡翠烟袋,姜老板一看眼睛一亮,对着阳光看了看,又用测光仪看了看,如获至宝。但姜老板没有立即表露出来,而对他说,是件老物件,不过成色不太好,磨损大了点儿,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他以八百元卖给了姜老板。

下午,他又去另一家古玩店会一个叫鲁春的朋友,并给他带去几个小瓷盘和笔洗,鲁春给了他七百元钱,并且晚上招待了他。因第二天是周六,古玩城外四周在双休日时都允许摆摊,在南溪公园的一座古玩城外也允许摆摊,附近各市及外省市的人员也来摆摊卖古董,鲁春力邀他第二天到各摊去走走。当晚他又住到城中那个小旅馆。第二天,他和鲁春先去了古玩城外的地摊,下午又去了南溪公园外的古玩字画城外的地摊。他本来打算晚上回到东山城,但鲁春让他再住一天,第二天鲁春开车,让他陪着去附近两个市的古玩市场看看,那些市场酷似北京的潘家园,只是规模小些。难得有这样的机会,他决定再住一宿,第二天陪鲁春去其他市场,一是看行情,二是长见识。他想给家中打个电话,可就在这时,他发现手机不知什么时候丢了。想到那个手机不值一百元钱,也就没当回事,关于给家打电话的事,也觉得没有什么必要,因为以前外出四五天是常有的。第二天一早,鲁春开车来接他,他们去了周边的两个城市,这两个城市的古董摊都在离火车站不远的一条街道上,不但有很多人在摆古董摊,还有卖旧书的,他和鲁春在一个连环画摊看了半天。他看连环画是看行情,因下乡时遇到品相好的连环画他也收,在东山城出摊就能卖掉,而且比省城的价要高多了。傍晚,他们从这两个城市回到省城,他便乘火车回到东山城。

黄云奎还拿出了火车票及旅馆住宿收据,以证明自己没说谎。

此时,张剑锋还想到黄云奎有双回力鞋的事,便问黄云奎:“你有一双白色回力鞋哪去了?”

“回力鞋?我想想。哦,想起来了,我扔到阳台的小柜里了。”

郑海兰到阳台还真的找到了那双回力鞋,刷后还没有穿过。

“你经常骑一辆蓝色摩托车下乡?”张剑锋问。

“是的。这是辆跟随我多年的旧摩托车。”

“什么牌子的?”

“铃木125,前些年花三千多元买的。”

“你的车呢?”

“在楼下的车棚中,刚才我回来时还看见在那放着呢。”

“这么说你去省城前不是骑摩托车到的火车站?”

“车一直在车棚里,我是打车去的火车站,因包中有两个古花瓶,我得多加小心。”

“我这两天从车棚边上过,怎么没看到你的车呢?”黄云奎的妻子问。

“那天我放车的地方被别人占了,我放到西头了。”

了解到这些情况,张剑锋他们有些失望。死者不是黄云奎,那么死者又是谁呢?黄云奎收购古董,古墓案与他是否有关?

随后,张剑锋问了黄云奎倒卖古董的事宜和接触过的同行。黄云奎说他收古董有五年了,虽然有时能赚到点儿钱,但非常辛苦。因不懂行情和古物,也多次上当吃亏。直到近两年才有了长进。两个月前,他曾两次到过南河村一带收古旧物,其情况和张老太太介绍的一样。烟袋已卖掉,从张老太太家买的坛子还在,但那些物品并不是很值钱。画品相不好,弄好了能卖上五百元钱,而坛子是辽代的民间窑品,能值几百元钱。他还在一村民家收购到一枚铜镜和一大堆古钱币,还收了一些古书、连环画、邮票及毛主席像章等物品。他主要是下乡收购,然后转卖给当地和省城的几位主顾,偶尔也摆地摊。在他常接触的人中,有开古玩店的陈二,在北林公园处常年摆摊的郭云龙,以及鲁春。而鲁春既是古玩商,也是一名收藏爱好者,因此他们成为朋友。

张剑锋问有谁是专门收藏或经营辽代古物的。黄云奎说,在东山城几家古玩店中有辽代古物,但都是其他古物多,没有专门经营或收藏辽代古物的。

张剑锋还问到在他下乡收购古董时,是不是还遇到别人在收古董。

黄云奎说:“遇到过,但根本就不认识。其中有一个男子我在东山城好像见过他,但一直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此人四十来岁,具体特征想不起来了。”

最后,张剑锋向黄云奎讲了杨树园子古墓案件,并拿出死者照片让他辨认,他看了半天,因为和自己长得很像,觉得似乎见过这个人,但一时想不起来,说想起来的话立即给他们打电话。

已是深夜十二点,张剑锋、陆雨林和派出所的民警离开了黄家。孙少林那边也没有消息,看来他们再没有查到线索。张剑锋他们决定今晚休息一下,明天继续调查。

又是一天开始了,张剑锋和陆雨林决定对东山城内的几个古玩店进行走访。他们穿着便衣,找到了陈二的店铺。

张剑锋和陆雨林亮明身份后,让陈二详细介绍他的情况以及与黄云奎的关系。

陈二,大名叫陈振勇。其父亲原是东山城文化馆馆长,不但喜爱收藏一些古瓷器,还对文物有一定的研究,不过几年前退休了。而陈振勇受父亲熏陶,从小就喜爱收藏古瓷器等各种物品。大学毕业后他本来有一个很好的工作,可后来他辞去了工作,和一个朋友搞起了房地产,十几年便赚了上千万元。后来,他离开房地产行当,开了一家古玩店,一边收购各种古玩,一边收藏,同时也出售一些古董,几年又赚了几百万元。前些年他家的房子动迁,政府给了他一大笔动迁费,他便在车站前的这条街上买了这样两层楼的门市房,又开起了这家古玩店。陈振勇说他的古董绝大部分是他去各地买的,一小部分是有人送上门来的。送古董的人中就有黄云奎,但他记不住那些人都是哪里的,有的甚至没问过人名,只看货。那些古物多是民间个人收藏的小物件,如果真有稀有古物或珍贵文物,他会问清来源才敢收。因文管所的人来他这宣传过,知道收购和倒卖国家文物是违法的,他也要守法经营。

“近几天有人到你的店中卖古董吗?”张剑锋问。

“没有。起码有一个月没人来出售古物了。”陈二说。

“会有人事先联系要卖什么货吗?包括打电话的。”

“没有。”

于是,张剑锋向他简要地说了杨树园子古墓案,他说:“刚出土的东西,只要是行家都能看出来。我看如果是一两件普通的东西,他们能尽快出手。如果出土的东西多了,或有珍贵的古物,他们不会轻易出手的,必然要等一段时间,也许要等你们不调查了风平浪静后,也许要等一个好买主。但是,不知你说的古墓中都被盗了什么。”

“说实在的,现在还不清楚,不过迟早会清楚的。”

“张队长,你在侦查辽代墓被盗案,我冒昧地问一下,你认识各个朝代的文物吗?”

“说实在的,我是门外汉,但我可以学。今天到你这来,一是调查,二是来学习。今天认识你陈老板,也许以后在破文物案上会找你帮忙的。”

“看来张队长是个爽快之人。我知道什么情况会及时联系你的。”

“那我先谢过陈老板了。”

此时,陆雨林站在一个橱柜前,认真地观看着里面的一些陶瓷器。

“陈老板,这件陶器是哪个朝代的?”陆雨林指着一件圆口,中间像飞碟,而底座也很高的陶罐问。

“这件是元朝蒙古人用来装酒的器物,具有蒙古族的民族特色,你看这上面还有典型的草原图腾标志。虽然年代很久,但这种器物在民间很多,故价并不高。”陈二说。

“那能值多少钱?”

“三千元左右吧。”

陆雨林又指一个黄绿色的扁壶问:“这个是哪个年代的?”

“这是辽代晚期的,产于我们地区,值三千多元。”

“这件也是辽代文物?”

“是的。”

“你这里还有哪些物品是辽代的?”陆雨林对此很感兴趣,借此也想看到更多辽代的东西。

“我这里并不多。你看这件东西。”

“这不就是一个铜香炉吗?”陆雨林说。

“你看它有几个脚?”

“三个。”

“这是三足铜香炉,也是辽代的。这是我从北边花两千元买来的,不过现在的行情涨了,这个香炉至少也值五千元。”陈二得意地说。然后,他带陆雨林到另一边的柜台边,从柜台里拿出一枚铜镜说:“这也是辽代的东西,你看这是两只凤凰,这叫双凤铜镜,还有四凤铜镜呢。此外,还有龙凤铜镜等。”

陆雨林仔细观察着铜镜,说是铜镜,但没有一点儿光泽,根本不能用来作为镜子用。陆雨林在东山博物馆也见过这种东西。

不过,看完这些,陆雨林和张剑锋都觉得收获很大。

“陈老板,到你这来学到不少东西,以后我定要继续多向你请教。”陆雨林微笑着说。

“哪里,只是略知一二,指教不敢当,但陆警官若是常来,我当然欢迎。”

随后,张剑锋拿出古墓中的死者照片让陈二辨认,告诉他这不是黄云奎后,他看了半天也是摇头。

难道死者不是从事古董交易的人员?张剑锋和陆雨林都有些疑惑。

“陈老板,抱歉打扰了你这么久。但还有一事请你帮忙。我认为那伙盗墓的人中间有可能有东山的人,他们盗得文物早晚要出来销赃,我分析他们到外地出手的可能性大些,但也有可能零打碎敲,在东山一件件销赃。”张剑锋说。

“张队长,我认为不太可能。新出土的文物很显眼,外行是看不出来的,但内行却看得出来。在东山盗窃,再在东山销赃,按常理不太可能。”陈二说。

“但是,有些盗贼就是认为我们不会想到他会在本地销赃,也可能铤而走险,偏在你眼皮底下销赃,不可不防呀。”

“张队长,这你放心,一旦有可疑人员和可疑物品在我们店出现,我一定给你打电话。你们为了保护国家利益,没日没夜地奔波,很不容易。我虽是个古董商,但这点儿正义感还是有的。”

“谢谢你了。”

走出了陈二的古玩店,他们又来到另一家古玩店,这家店主姓赵,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通过询问,也发现其有两件辽代古物,全是陶瓷器。经了解,店主说这些日子卖出几件明清时的花瓶和一些小物件,但没有来店出售古物的。他看了张剑锋拿出的杨树园子古墓中的死者照片,也说没见过这个人。

随后,他们开车来到车站前东北面的丁香公园北,这里的人行道上有几个摆地摊的。

张剑锋和陆雨林将车停在路边,他们下了车,来到几个卖古董的摊前。

他们先到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的摊前。摊主在地上铺着一块红布,上面摆着几尊铜佛、两个瓷坛,还有个陶制的小房子和陶人。在一个盒里还有一堆铜钱。此外,还有几个旧算盘,几个造型不一的老砚盘。

张剑锋看见那陶房子带有点儿绿色,而那个陶人却是灰色的,像过去人们使用的青泥盆的颜色。从颜色和品相上看,这两件物品很古旧。张剑锋随即问摊主:“师傅,这个陶房子是哪个年代的?”

摊主看了张剑锋一眼后说:“我也不知道是哪个年代的,只管卖。”

“这件物品多少钱?”

“三百元。”

“这个陶人是哪个年代的,多少钱?”张剑锋又问。

“我说,不知是哪个年代的,只管卖,一百元。”

张剑锋笑了,“这是一个糊涂卖主,什么也不知道。”

他们又来到另外一个古董摊前,这名中年男子将报纸铺在地上,上面摆有瓷碗、壶、花瓶、铜人,还有多种玉件。张剑锋指着那个淡绿色的碗问摊主:“师傅,这个碗是哪个年代的?”

“这个碗和壶全是清代乾隆年间的,你看它们底部的铭号,写得清清楚楚。那对花瓶是民国早期的。”摊主看着张剑锋说。

“各要多少钱?”

“不贵,碗八百元,壶五百元,花瓶给三百元就卖了。”

“这些玉件呢?”

“也便宜。这是汉代的玉片,这是宋代的玉佩,这是民国的玉镯。你看这件,虽是现代产品,但那可是正宗的新疆和田玉呀。这件是玛瑙的佛珠,这串是琥珀的串珠。”

“这块和田玉得多少钱?”

“三千元,不贵。你看那品相质地,透亮白,没有一点儿杂质呀。”

张剑锋看看后便离开了。

一个六十多岁的老汉走到张剑锋跟前说:“那个人真能吹,什么汉代的宋代的清代的,全是现代仿品。只有那块和田玉是真的,不过要价太高。”

张剑锋看了一下这个人,便停下脚步说:“看来师傅是收藏古董的行家?”

“谈不上,没事时来看看热闹。”

“你也爱好收藏?”

“搞点儿小收藏。怎么,你们也是搞收藏的?”

“刚入门,还什么也不懂呢。”

“先不要急,多看看,同样的东西,在不同的摊位对比一下。在看实物的时候,要多看些资料。贵重的物品要找内行人帮助鉴定一下,这样才不至于吃亏。”

张剑锋点着头,随后又问道:“师傅贵姓?”

“姓陈。”

“哪退休的?”

“在东山文化馆干了半辈子,最早没成立文管所时,兼管过文物。”

“你是陈馆长?我和你儿子陈振勇熟悉,刚才我们还去了他开的古玩店。”

老人仔细地看着张剑锋,然后说:“我看你有些面熟,你上过电视。对了,想起来了,你不是公安局那个破了大案的队长吗?”

“想不到大叔将我认出来了。”张剑锋笑了。

老人也笑了。

“我看出来了,你们不是收藏什么古董,一定是有什么事到这里调查来了,是不是博物馆文物被盗了?”老人很机智。

“不瞒你说,不是博物馆被盗,是杨树园子有一座古墓被盗了,现在还不知道里边丢失了什么,我们正在找线索。”

“竟然有这样的事?那里的古墓我去过,是辽代早期的墓呀。太可惜了。”

“陈馆长,你常来这个地摊吗?”

“双休日时来得多些,平时上午散步时会经过这里。”

“你是否发现近日有新出现的出土文物?”

“这个我没有发现。”

“据说在东山常有人下乡收购古董。”

“我听说过,双休日有时到这里摆摊的老黄就常下乡收购古董。不过这个人很正派,没出过问题。”

“他叫黄什么?”

“不知道他的名字,人们都叫他老黄,原是第四农机厂下岗的干部。”

这让张剑锋和陆雨林想到黄云奎。

“大叔,这里摆摊的人你都认识吗?”

“有几个认识的,其余的只是混个脸熟,一直不知他们的姓氏。不过,现在在这里摆摊的,都是固定的人员,到双休日还会有几十人或上百人来,不但摆古董的多了,还有卖书的、卖花鸟鱼虫的等,非常热闹。有时间你可以来看看。”

随后,张剑锋拿出那名死者的照片让陈馆长看,老人说:“这个人很像那个老黄。那边是老李和老郭的摊位,我带你去让他们再认一认。”

说着,陈馆长带着张剑锋和陆雨林到另一边的两个摊位前,姓李和姓郭的老汉看后,对视了一眼,姓李的说:“这个人去年秋来到我们的摊位,还拿过一些古钱币问我们怎么收。我说看什么年代的,哪个品种。那个人从背包中拿出一堆古钱币,我发现其中有一些是辽代的钱币,有重熙通宝、清宁通宝、咸雍通宝和天庆通宝,但这些钱币当时流通量都相当大,至今价也不高。最贵的到外地也就百八十元的,特殊的能卖上几百元。于是,我想按三十元一枚收购,那个人没有卖。今年春季,这个人又来过这里。那次,这个人在各摊看看,并没有出售古物。这个人都是双休日来这儿的。我想,这个人不是东山人,很可能是在外地工作,只有双休日才有时间来这里。”

“你见过这个人骑摩托车吗?”

“没见过。”

“好,谢谢你们。”

他们又看了看照片说:“是的,这个人以前来过我们这里。在我的摊前一蹲就是半天。不过,这一段时间再没有见过他。”

张剑锋看着姓郭的老汉,想到黄云奎说在旧货摊出摊的郭云龙,便问:“大叔,你叫什么名字?”

“郭云龙。”

“你是黄云奎的朋友?”

“是的。相处时间长了,彼此交流些东西。”

张剑锋看着郭云龙摆在地上的多是铜墙铁壁香炉、铜佛像、老香碗,其余的有现代钱币,还有很多装在塑料袋中的古代钱币。陆雨林蹲下身观看着古币,发现有一枚用红线拴着,便问:“郭大叔,这枚铜钱怎么用线拴着?”

热门小说暗夜下的墓葬,本站提供暗夜下的墓葬全文免费阅读且无弹窗,如果您觉得暗夜下的墓葬这本书不错的话,请在手机收藏本站www.xiuluoxiaoshuo.com
上一章:第二章 古董小贩 下一章:第四章 新原查访
热门: 疯狂升级系统 一世之尊 我在动物世界玩逃生 嫌疑者的救赎 总裁老婆是随手拉到的 北方夕鹤2/3杀人事件 四个影帝把我宠成顶流 七宗罪10:雨夜屠夫 生死24小时 我们没有打情骂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