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百三十九章
上一章: 第一百三十八章 | 下一章: 第一百四十章 |
五月份一整个月, 秦黎一共接了四个单子,赚了一千两百。虽然都是三五天的小单子, 赚的钱也远远不够覆盖支出的成本, 但毕竟是开张了。大家很高兴,就去超市买了鱼虾猪牛肉, 在花园里刷了一顿火锅。
托马斯举起酒杯, 正放开嗓子说着祝贺词,这时, 施罗德太太来了,带着她那两个调皮的孩子。小虎子半年不见, 又长了不少个子, 现在已经能健步如飞了。
闻到香味, 两人同时挣开母亲的手,跑了过来。小虎子看着锅子里咕噜咕噜煮的东西,一脸好奇, 问,“黎, 你们在煮什么好吃的?”
“这是火锅。把生的放进汤里煮熟,沾着酱就能吃。”在两小朋友面前,托马斯表示出老司机一般的沉稳。
小虎子道, “我想吃。”
说着就伸手去捞菜。
幸亏严森眼明手快,一把抓住他的小胖手,才没导致悲剧发生。
施罗德太太急忙一把抱回小虎子,歉意地看向他们, 嘴里还没说上话,小虎子就闹开了。
大虎子见托马斯一口一个虾滑,一口一个鱼丸,吃得那个香,也馋的不行,咽了下口水,忍不住问,“好吃吗?”
托马斯点头,“这是我们家黎自己做的,又嫩又鲜。”
大虎子又问,“比希洪市草鸡丹还好吃吗?”
托马斯点头,随手夹起一个鱼丸,凑到大虎子嘴前,道,“不信你试试。”
大虎子双眼盯着鱼丸都快成斗鸡眼了,生怕托马斯收手,飞快地凑近脸啊呜一口,将鱼丸吞了。
小虎子和施罗德太太看着他吃,不由异口同声地问,“怎么样?好吃吗?”
大虎子嚼了几下,然后咽下去,用力地点了点头,道,“好吃。”
然后看着托马斯道,“还要。”
托马斯摇头道,“没有了。”
大虎子脸黑地看着一桌子的菜道,“明明还有。”
托马斯面无表情地道,“都是我们的,没你……”
托马斯这小子真是越活越回去,和小朋友也能闹成一团,秦黎一巴掌拍在托马斯的后脑勺,硬生生的把他还没出口的最后三个字拍回去。
秦黎起身道,“你们吃过午饭吗?要不要一起吃一点?”
外国人没有假客气,见她这么问,施罗德太太便厚着脸皮道,“那就麻烦了。”
两个孩子更是雀跃一声。
秦黎让严森去地窖里搬来几张椅子,给母子三个加座,然后拿了三套餐具回来。
火锅是个好东西,和泡面一样,征服外国人的胃so easy。
火锅做法很简单,毫无悬念,所以施罗德太太回家自己也能做,两个孩子听到了都高兴得欢呼起来。
吃到九成饱的时候,大家心满意足地靠在椅背上,摸着圆滚滚的肚子,开启聊天模式。
这时候,施罗德太太一拍脑袋,突然想起了什么,忙道,“火锅太好吃,差点忘了来这的本意。”
托马斯问,“对啊,你来是有什么事?”
施罗德太太声音有些激动,看起来是好事临门,正这么想着,就听她在那边道,“你们还记得那个神牛牧场吗?”
秦黎想了想,倒是记起了还有这么一茬,便道,“是不是那个说要收购牛*的中国公司?”
事隔半年,严森早就把这事抛到脑后了,现在一经提醒,这才想起来。
秦黎很是感叹,说起来这神牛牧场还是自己融入村里的金手指。当初,眼巴巴地盼公司派人来考察,这样自己就能当翻译,有好处捞。可惜一直石沉大海。后来又发生了很多事,秦黎就渐渐地把这事给淡忘了,没想到现在施罗德太太又旧事重提,看来是好运将至。
“他们打算来考察了?”
施罗德太太点头,“我们前几天接到一封电邮,说他们预计六月三号到德国,先去法兰克福兜一圈,五号来这里考察,连头带尾一共待三天。”
秦黎其他不关心,就想知道,“他们住哪里?”
施罗德太太道,“还没定下,我今天就是为了这事来和你们商量。你们家不是在搞农家乐吗?能不能这期间把房子腾出来,租给他们住?”
秦黎还没说话,托马斯就抢着道,“付钱吗?不付钱的话,不行。我们是生意人,亏本生意不做。”
这话说到秦黎心坎里了,今非昔比,那时候没有收入,觉得提成一两千也不错。但现在她开了农家乐,而且把此事当做一份事业在干,要是让她白白贡献出房子,影响了她开门做生意,也是万万不乐意的。
所以,她默默在心中给托马斯点赞,所以说情商低有时候也是好事,能说出正常人不好意思说出口的话。
闻言,施罗德太太忙摆手,“不是无偿,是有偿。他们愿意按照网上订房的价格支付租金。”
秦黎听了后,立即松了口气,又觉得自己有点一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这些公司外派的考察团,一般都有预算,应该也不会省这几张钱,便道,“那行,我给你一张名片,让他们按名片上的网站去订房。我会根据他们的预定,给他们安排房子。”
施罗德太太,“我来就是这个意思。”
说着,她又问,“之前我们说好的还作数吗?”
之前说过什么,秦黎都忘记到爪哇国去了,脑袋里连个影子都没有。
见她一脸迷茫,施罗德太太提醒道,“就是你替我招待他们,合同要是签下来后,我们每年给你1%的提成。”
秦黎立即反应过来,纠正道,“不对呀,我们明明说好的是5%。”
施罗德太太本来想压一压,但见她没得健忘症,只好顺着她道,“对,是5%,我记错了。”
秦黎道,“口说无凭,我们签一个合同。”
施罗德太太道,“不用了吧,找律师又是一笔支出,多麻烦呀。”
秦黎以前吃过亏,现在她除了自己谁也不信,所以坚定地摇头,“白底黑字,写得清清楚楚,以后才不会有纠纷。”
托马斯在一边道,“她和我哥都签了婚前财产协议。”
施罗德太太,“……”
“好吧好吧,就这样。”施罗德太太没辙,谁让他们有求于她呢?她暗暗握拳,现在人人都眼热中国这个大市场,谁不想分到一杯羹,懂中文真是太有优势了,以后她要让儿子也去学中文。
秦黎道,“你去找律师,还是我去找?”
施罗德太太道,“你不是有朋友在律师事务所干活吗?还是你来找吧。”
秦黎点头。她现在也算是网红,经常会有德国公司品牌找她代言广告,虽然收入只是三到四位数,但还是要签合同。谨慎为上,所以她让帕崔克给她介绍了个价格公道的律师,专门替她把关。
等施罗德太太走后,秦黎问,“你们村里所有的*牛加起来,一年能产多少*,你有数目吗?”
严森道,“收成好的话,能有一百吨。”
闻言,托马斯立即替她算了一笔账,“按照她说的,3欧元一公斤,一百吨就是三十万欧元,你要是抽取5%的提成,那就是15000欧元。哇,黎,你要发财了。”
秦黎一脸淡定,一年赚一万五,一个月才一千。讲真,也不算多。
去年施罗德太太来找他们谈这事的时候,托马斯不在,所以今天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个消息。牛*在德国一直卖不出价格,他们一直还在犯愁,现在有这么好的商机,顿时乐开花。端起一瓶啤酒,就先干为敬了。
相比之下,严森还是比较稳重,在一边给两人泼冷水,“中国商人只是说来考察,还没有签订合同,别笑得太早。”
托马斯却已经喜形于色了,信心满满地道,“我们这是阿尔卑斯山上的牛*,还有谁比我们更正宗?”
秦黎也很看好,道,“咱们就等着双赢吧。”
***
六月,逐渐步入初夏,这可以说是德国最美的季节。对于从事于旅游业的各位来说,也是最繁忙的一季。
六月三号,中国考察团如期到达,村里人出钱租了一辆Iveco,特地去火车站将他们拉回来,一共来了十五个人。本来说好是十个人,现在一下子多了五个,超出原计划。
神牛牧场以前是属于国营企业,后来根据国家体制改革,国营企业私有化,现在就属于是那种国家控股的私人企业。
包总是其中一位股东,五十来岁,说话比较有权威。进出都在众人簇拥下,很有大领导的风范,不过大家都在海外,在外国人面前端架子也没多大的意思,毕竟文化不同,人家看不懂你这谱啊!所以,包总还是表现得很平易近人,看谁都是笑眯眯的。就是他的随行很讨厌,是个采购科科长,逮着机会就拍马。
秦黎带他们回农舍,秦黎花了七八万装修,对自己的房子还是很有自信的。谁知,那个采购科的卢科长一看,立即就阴阳怪气地叫了起来,“这么破的房子也能住人?”
秦黎一听,脸上顿时阴了下来,这房子建造得早,后来七八十年代翻修过,到现在风风雨雨,确实很多年了。但是,外面看起来陈旧,并代表里面也破。粉刷一下墙壁,不过是分分钟的事,关键是要内在设备,比如隔热隔冷隔音,这些都是眼睛看不到的奢侈品。
出门在外总是客,包总有些尴尬,干咳了声道,“我住哪一间房子,秦小姐能不能带我去看看。”
秦黎收拾起玻璃心,打起精神,带着他们上楼。
卢科长道,“包总,您腿脚不好,这楼上楼下爬起来也不方便。我看不如去附近五星级酒店订三个晚上……”
话还没说完,就听到秦黎凉嗖嗖地在那边道,“这边没有五星级宾馆。”
卢科长,“那宾馆呢?总有的吧。”
秦黎冷笑,“您可以预定明年的,也许还有一两间空房。”
卢科长,“我不信有钱住不到房子。”
秦黎,“那你就去试试。”
包总皱眉道,“好了,我看这里不错,你也别多事了,就住这。”
见老总不耐烦了,卢科长立即闭嘴不敢多说了。
秦黎带他们看房,房门打开后,立即有一种让人眼前焕然一新的感觉。
有人忍不住哇了一声,“这里风景好美。”
秦黎暗忖,那当然,就算五星级宾馆也未必有我这靠山邻水的朝向。
房间是很好,就是不够十五个人住。
见状,包总发扬风格,主动要和手下员工分一间。不过,老总只是客气一下,谁真敢把客气当福气呀。所以,四套房当中最好朝向的一套就给包总住,剩下的三套房,要住十四个人,就算三个人挤一套里,四套房子也不够住。
有人建议打地铺,秦黎不同意,倒不是她非要赚钱,而是房屋租赁法有明确规定,一人至少要有24平方的生存空间。万一哪个红眼病患者跑去举报她,那她岂不是吃不完兜着走
没有房子住也很麻烦,两楼虽然还有三套空房,但都没有装修过,而且堆满了杂货,肯定没法住人,又不能让他们和德国人一样露营……
秦黎灵机一动,突然想起了老穆勒的饭店,底楼是饭店,上面还有四套房间空着。老穆勒的房子建造得晚,不论外观还是内部都很新,只要稍微收拾一下就可以住人。
可惜就是没装修过,里面的家具和设备都是旧的。秦黎做人厚道,不好意思收他们一百欧元一天,于是就给他们打了个对折。
前脚刚将他们安顿下,后脚施罗德太太就带着其他*农兴冲冲地跑来,进门就问,“我们都准备好了,什么时候去实地考察?”
包总大手一挥,面色淡定的道,“这个不急。”
施罗德太太几人面面相觑,怎么不急呢,他们千里迢迢飞一万公里过来,不就是为了考察?他们这行人在这里一共就待三天,看牧场看*牛品尝牛*,一天时间都不一定够,不抓紧点,怎么来得及呀?
德国人或许不清楚,但秦黎这个地道中国人心里还是很明白的,这些人多半是借着考察的名头,来这吃喝玩乐一番。至于能不能签下合同,不是看这里的*好不好,而是看能不能把他们伺候舒服。
于是,秦黎试探性地问,“要不然,明天我带你们去国王湖这个景点逛一圈?”
果然一呼百应。
施罗德太太听不懂中文,不由眨巴着眼睛,干着急。
秦黎转头对大家道,“拿人钱财替人消灾,这件事就包我身上。”
说到这里,她停顿了下,又道,“你们这5%没有给冤枉,预估这三天我会累成狗。”
托马斯太太对她说的话,一知半解,还在纠结明天既然有空,为什么不直接去看牧场这个问题。
上一章: 第一百三十八章 | 下一章: 第一百四十章 |